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巴赫家乡的最醇美人声

(2011-10-21 22:10:04)
标签:

巴赫

里霖

合唱音乐会

深圳音乐厅

辜晓进

娱乐

分类: 乐评
    不用抱怨节目单未提供歌词,也无需指责字幕上的提示过于简单。巴赫的歌曲与巴洛克时期唱诗班的作品大体相仿,主题都是永恒的:祝福、关爱、赞美、歌颂、和平、荣耀、生死……。惟如此,我们才可以摆脱对歌词的依附或对情绪的揣摩,全神贯注于美好而永恒的人类美声。http://s7/middle/59489e39gafcf7ecd13f6&690
                                 音乐会现场(辜晓进摄)

    昨晚在深圳音乐厅上演的“里霖大师与国际巴赫学院合唱音乐会”,树立了外国乐团来深演出的一个新标杆:带着管弦乐队的近40人合唱团,规模空前。更重要的,是由巴赫作品最著名的诠释者之一赫尔穆特·里霖大师亲自指挥!深圳人也因此首次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巴赫作品专场音乐会。
                                     

    此次的乐队虽然仅是25人的室内乐团规模,但由于加入了强大的管风琴,另有小号、长笛、双簧管、大管等特色乐器频频出没,伴奏效果依然雄壮。在单件或多件特色乐器伴奏时,乐手往往起立演奏,形式上典雅不失活泼。合唱团共有21位女声和14位男声,另有4位独唱演员,演唱包括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合唱等,形式多样。

   上半场表演了两套组曲。第一套是巴赫的《康塔塔》(17世纪出现的一种清唱套曲形式),由5首歌曲组成。第一首合唱即显示出这个乐团高超的合唱水平:坚实,平衡,富有变化。78岁、一头白发的里霖,指挥动作不大,但有四两拨千斤的能量。他大多数时间把腰弯得很低,眼神关注着每个角落,小心而细致地掌控着乐队与合唱队。正是在他老道而精心的指挥下,我们得以听到巴赫作品更多的层次和更丰富的色彩。

接下来的女高音独唱,由 首席小提琴和首席大提琴及管风琴伴奏。女声风格淡雅,中庸含蓄。小提琴站立演奏,隔着指挥与她交流应和,颇有点古典宫廷音乐的味道。第四首男高音独唱时, 精巧的高音小号站了起来,与嘹亮的男声相得益彰。我渐渐注意到,这些单独伴奏的特色乐器,如小提琴,如双簧管,如小号,都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无生命的乐 器与有生命的人声竞相歌唱,相映成趣。

第二套组曲是根据巴赫早期作品改编的歌曲,共6首。就我个人而言,第五首男声独唱是很好听的歌曲。男高音在双簧管、大管和管风琴的伴奏下,抒情而带有淡淡的忧伤,声音很有感染力。http://s1/middle/59489e39gafcf87d0bfe0&690
                            演出结束后接受献花(辜晓进摄)

下半场加入了管弦乐曲,由与巴赫相隔两百年的马勒改编。马勒这一穿越,就使巴赫的器乐作品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也因此更讨普罗大众喜欢。其中最为人熟知者,当然是《G弦上的咏叹调》,主要由弦乐器演奏。里霖对这首乐曲的处理,更加细腻,更注意细分层次,配器上也更均衡。

我认为,相对于器乐曲,巴赫的声乐作品应该更易于被现代大众接受。原因是它们都有优美的旋律,线条也清晰流畅,表达的意境也容易理解,与现代的艺术歌曲比,并不像器乐曲那样有着巨大的差别。在被称作《颂歌》的套曲中,共有12首歌曲,其中多首咏叹调都有上述特点。

我 最喜欢的有第六首男女声二重唱。这首小调作品是当晚最悲伤的歌曲,歌唱家唱得缠绵抒情,旋律哀惋动听。为营造这悲伤气氛,弦乐器全部加了弱音器,使得背景 更为灰暗和迷茫。第十首女声三重唱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温暖而明亮。三位女声都是高音,在弦乐器和管风琴的衬托下,既有百灵鸟般的独唱声部,也有清澈透明的 美妙和声。不说响遏行云,却也余音绕梁。http://s4/middle/59489e39gafcf8ee5e633&690
                      里霖大师演出结束后在后台(辜晓进摄)

当晚我身边恰巧坐着两位专家。右边是深圳高级中学的著名合唱指挥胡漫雪老师。她对这场演出也是赞不绝口,并称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左边是此次来访的国际巴赫学院院长Christian Loreut先生。他认为深圳音乐厅的音响效果非常棒,并对当晚观众大为赞赏,说他们是“非常优秀的观众”。

当晚的观众的确值得在这里夸一句:他们非常热情,演出过程中又非常安静,乐章之间基本没有鼓掌,没有手机声,也很少咳嗽。上半场结束时,观众持续鼓掌,竟让里霖谢幕三次,这在深圳的半场演出中是罕见的。终场结束更是起立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向大师和艺术家们表达敬意。

(2011年10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