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柔软包裹的琴声

(2010-10-25 19:12:08)
标签:

娱乐

小提琴

深圳音乐厅

分类: 乐评

    雷纳·霍内克显然是小提琴演奏家中的婉约派。他身材修长,温文尔雅,面对台下听众时有顶级乐团首席那份自信,演奏中又透出德奥宫廷乐师那种潇洒。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位中年汉子,10月22日晚站在深圳音乐厅舞台中央,将小提琴音色柔美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这感觉从第一首乐曲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起就有了。开始的旋律最为人们所熟悉,温暖流畅,活泼欢快,直奔主题,但这是预料中的(我一直难以想象,贝多芬在人生并不快乐甚至还很沮丧的1810年,会写出如此幸福的旋律)。接下来的演绎,特别是到了第二乐章,霍内克的抒情能力便大放光彩了。这时的小提琴温和柔软,弓毛轻触琴弦,有如抚摸天鹅绒,以致在音乐呼吸的间隙,我也不由自主屏住了气息。从音乐厅J区位置听过去,柔情似水,声音好极了。比较大美女穆特的演奏,我觉得霍内克的第二乐章更加柔美,也更加温暖。于是发现:男子汉做出来的细腻,那是真的细腻。

    在萨塞尔·弗兰克的《A大调奏鸣曲》中,霍内克的柔美继续进行,并且始于第一乐章的第一个音符。在随后的高音区,他显得十分克制,唯恐这份柔美被尖利的声音所撕毁。这令我想起欣赏祖克曼演奏此曲时的感觉。所不同者,祖克曼第一乐章的后半部分明显比霍纳克激越昂扬。霍内克是将本已柔美的旋律,分解成更多层次,表情丰富而微妙。就像蓝天上的白云,云与云不同,白色与白色也不同,仔细观察,便可心领神会。

    并非所有乐队首席都可以成为独奏家的。在录音棚里灌制唱片是一回事,在舞台上举行整场独奏会又是另一回事。作为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的霍内克,此次以独奏家身份出现,虽在我狭窄的视野里尚属首次,但其成熟的演奏和明星大腕的风采,确实令人惊喜。

    下半场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小品。霍内克显出对克莱斯勒的偏爱,一连演奏其4首乐曲,甚至最后加演的曲子,除了中国乐曲《万泉河水》,仍是克氏作品——《小维也纳进行曲》。在处理《爱的喜悦》中那几个双音三连音时,未达到我预期的强度,显得过于短促和轻巧,难道这是婉约风格带来的副产品?

    终曲圣桑的《影子与回旋随想曲》是人听人爱的小提琴名曲,也是当晚难度最大的作品。霍内克驾轻就熟,一气呵成,似乎在提醒听众:眼前这位外国男子,正是人人身怀绝技的世界顶级乐团的首席演奏家,曾在欧、美、亚多个国家举办过独奏音乐会。

    还应特别提一下,当晚的钢琴伴奏克里斯托弗·汗特胡勃表现也十分出色。两首奏鸣曲,钢琴的份量都很重。特别是弗兰克晚年创作的《A大调奏鸣曲》,原本就是为钢琴和小提琴而写(意指两者分量相等)。汗特胡勃的伴奏与小提琴天衣无缝,却又让听众体验到钢琴变化多端、颗粒清晰的独特魅力。

    查阅节目单,原来他已是欧洲知名的钢琴演奏家,其2006年录制的一张唱片,被德国《唱片论坛》杂志称为“本年度最棒的、最动听的钢琴录音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