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陈操 |
周五两市继续维持着震荡调整的走势,对于大盘,我想在最近几天的文章里我们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年底之前,2050点——2300点的箱体走势还将延续,而“年底定律”行情还将继续得以应验,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做的就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短线继续挖掘真正具备双高潜力的个股,而中线则应关注由经济转型以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路线而带来的个股机会,尤其是通过技术进步、服务升级、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巨变机会,而且这类个股的机会,更有可能会贯穿着整个年底定律行情,甚至会更长。
11月以来,我以传统的电子设备制造行业为例,和大家做过这样的探讨。从这个行业过往的历史来看,以前基本都以代加工或仿制主流品牌(俗称山寨)为主,而伴随着近些年的市场变化,这个行业的企业有些试图开始建立自主品牌。以我的理解来看,如果这类企业继续以“山寨”为主,那是在“等死”,如果盲目建立自己的品牌,庞大的品牌建立成本可能会让企业去“找死”,因此对于现阶段的电子制造企业来说,产业模式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电子制造外包”就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IT产业中硬件产品更新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尤其是消费类电子产品,这使得一线主流品牌企业必须要在产品研发、产能规划和建设、品牌与渠道打造这几个关键缓解上做出取舍,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大企业一般都将生产甚至是设计环节都外包出去,公司把精力放在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市场开拓上,这也就由此催生了“电子制造外包”这个产业模式,而且相比于以前简单的代工生产(OEM),更为“现代化的电子制造外包”模式已经出现,即EMS(电子制造服务)和ODM(自主设计制造)模式、甚至是JDM(协同研发制造),前者是指外包企业负责品牌商产品的制造、原料采购、部分设计以及物流等环节,后者则是指外包企业除了EMS以外,还负责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等一系列服务,甚至包括核心技术的研发,这是这个商业模式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像我国台湾的很多电子制造企业其实过去几年就已经在向这个方向转变,比如我们熟知的鸿海(富士康),它的主要模式就是EMS,截止去年鸿海的营业收入更是高达近1100亿美元!因此相比于我国目前较为分散的电子制造企业来说,这种商业模式上的突破无异于一场伟大的变革,尤其是伴随着我国4G等项目的推进,将会使得国内“电子制造外包”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因此谁能走得早、走得好,谁就可能成为大陆版的“鸿海”!——这不就恰恰是我们之前在分析新兴行业的时候提出的“大行业、小公司”的特征吗?!所以对于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样有着这样的巨变机会。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把两市现有的电子制造类上市公司找出来,按照我们刚刚说的这套方法和标准,去看看谁正在尝试进行着这样的商业模式的变革,相信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深圳新兰德首席分析师 陈操)
文章在微信同步推送,更加便捷的收看方式请加微信号:xinla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