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当前的市场中需要什么
(2012-11-08 17:36:49)
昨晚美国人的一个大喷嚏,不仅证明了不光是A股有“开会综合症”,美国股市也一样存在“选情行情综合症”,而且也让今天的A股再度出现大跌,两市上涨股票百余家,而跌幅超过3%的个股却超过了1000家!其实在这里,我们没必要把下跌过多的归咎到美股昨晚的大跌,造成这种走势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我们昨天文章中所谈到的——“伴随十八大的即将召开,市场情绪或许就将面临着近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考验”,只不过说面对这样的考验,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坚持?抑或是投降?我已经说过我的选择了,(当然我无意要求每个人都赞同这样的选择),而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剩下的事就是如何在大浪里淘沙、在沙里淘金了。今天我偶然看见张化桥先生的一篇专访,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大部分很便宜的股票不值得投资,我会选择买卖的股票是估值定价不合理的优质公司。要把上市公司的品质放在首要位置,选择5至10年内有前途的行业、好的商业模式和公司,再从中选出管理层品质高的公司,在这些前提之下,最后看估值,估值最好是越低、越不合理越好,如果不是那么便宜,就要找贵得不离谱的公司。而现在很多投资者还在‘垃圾堆’里找便宜公司,这并不正确。”我以为在眼下的市场中,张先生这段话值得好好思考!
今天的文章想和大家说点别的。今天中午一位河南的投资者通过我的同事,给我转来了一封他写给我的信,信的内容是把他这8年来对市场的心得,以及在某些具体技术指标分析运用上的成果给我做了一个分享。整封信写了将近8000字。在这,我没有资格、更不会去评判这位田姓投资者和我交流的观点是对,还是错,但我有一点我能清晰得感受得到,这位田先生虽然年纪轻,但却是一个懂得思考和总结的人。甚至于我认为,如果大多数投资者都能有这样的思考和总结,可能很多人在股市里将会是另外一种命运。此外,针对这位投资者反映出来的几个共性问题,我谈我的看法,仅作为参考。
学历和市场分析、判断能力。这位田先生之前可能比较纠结于他自己的大专学历,但从我的理解来说,股市里学历和分析能力似乎并没有太多必然的关系,分析股票,更多地是将现实生活和股市市场相融合、将实践和理论相融合,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当然,必要的专业知识需要有,比如面对财务报表,你要知道它说了什么,然后再去想办法读懂报表数字背后的内容,这些其实都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说句玩笑话,以我自己为例,当年我读的本科就是证券专业,但直到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我的系主任才第一次见到我、第一次认识我,因为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我就已经每天去证券公司营业部了,从散户大厅“混到”大户室,再到后面营业部找我做兼职。那三年我虽然我没有怎么上课,但却自己动手画了整整三年的k线图,更把当时每一本能找到的证券书籍大概看了一遍,正因为如此,在实战市场中,我能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的提升。后来参加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必须要动笔写东西了,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就是当时《证券日报》一位编辑邀请我在上市公司公布报表期间写一个财报述评,这等于是从实践回到了理论,但恰恰是这个过程,形成了之后很多我个人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判断的方法,比如04年在浦东机场误机之后推荐了上海机场,05年春节让大家过年尝尝山西汾酒味道再去买它的股票,以及后来对山西三维、启明信息的实地调研等等。所以如何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其实更重要。
技术指标的运用。田先生在给我的信里,例举了几个经过他自己改良之后的技术指标使用效果,虽然我还来不及好好研究,但这种做法的确值得赞赏。记得在我读书的时候,我曾经给我的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技术分析有用吗?因为当时在我看来,所有的技术指标,甚至包括K线图,都是外国人发明的,我们用的指标使用方法都是他们总结出来的,但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指标的使用方法是在一个相对完全开放、成熟的市场中形成的,而我们的A股却并不是——我们是T+1,我们是不能卖空的。“没有此因,何结此果”呢?市场环境都不一样,怎么能用那些指标来分析呢?当时我的老师告诉我:这就需要你自己去总结这些指标在国内市场的运用法则!我想无独有偶,其实田先生过去做的,可能就是老师曾经告诉我的。说实话,很惭愧,这些年来,对于技术分析的总结,我花的时间并不多。
今天的文章好像跟市场毫无关系,但我坚信能够看到这里的投资者可能会有所领悟。其实股市,不是涨就是跌,我常告诉我的助手,在涨的时候,要想到有跌的时候,同样,在跌的时候更要想着有涨的那一天。只不过,在涨跌面前,要想办法让自己更从容一些。我从来不敢说自己在股市里已经成功了,甚至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说过,无论行情好坏,每一次在做分析的时候,我都感觉如履薄冰,也和所有投资者一样,经历着市场涨跌的考验和煎熬,所以不断地学习、总结,这是战胜贪婪、恐惧最好的工具,现在更是一样如此。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