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的另类风险更值得警惕

(2012-11-06 16:54:11)
标签:

股票

分类: 陈操
    周二两市虽然最终收盘似乎下跌不多,但盘中的表现却远不像指数收盘那样波澜不惊。早盘在银行、煤炭等权重板块下跌的带领下,指数一度出现了小幅跳水,随之而来的更是个股的普跌,这一方面显示沪综指反弹至2130点—2150点附近的的确确存在技术压力,另一方面更表明当前市场信心的极度脆弱,在这某种程度上也再次验证了之前我们对于大盘走弱两大因素——宏观经济、制度缺陷的判断,因此市场要想真正转强,还有待时日。
    目前伴随着指数的回落,市场之前存在的“维稳因素一旦消失,大盘将不可避免再下一台阶”的担心再度升温。表面来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一方面是在各方维稳的努力下,大盘的表现差强人意,而另一方面,18大结束之后,就已经是11月中旬了,在我国股市当中,存在着一个“年底定律”——那就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新年前后,往往都会出现下跌,并且为第二年春节之后的行情形成一个重要的阶段性低点。(这主要是和我国年末各类资金回笼的压力有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更多地都是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市场低迷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出过异议,甚至我曾经做过“无论经济,还是股市的拐点,应该就在18大前后”的判断,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原因有两个,一是从估值角度来说,无论怎么比,当前股市存在的风险只是局部、非系统性的风险,所谓大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得到了非常充分地消化;第二,从中国股市20多年的历史走势中可以发现,无论经济好坏、股市一年当中表现如何,还从来没有出现连续下跌三年的情况。如果这个定律还继续成立的话,去年沪综指收盘是在2199点,目前只有2106点,换句话说,最后这两个月,单就沪综指来说,就应该有4%以上的涨幅,如果是这样,这两个月至少有一个月的涨幅将是今年4月份大盘见顶之后最大的单月涨幅!因此,退一步说,即便在18大结束之后,市场因为所谓“维稳因素”消失,出现恐慌性的杀跌,那么这个杀跌出来的低点,既是我们强调的“股市拐点出现在18大前后”的兑现,也是所谓“年底定律”在2012年的再次印证。
    虽然短线大盘走势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恰恰是在这样的时间点,带给投资者更为充裕的选股机会。每年年末,市场最为关心的就是哪些股票今年能有高增长,哪些股票今年会有高送转,尤其是在市场经历了半年多的单边下跌之后,这种“双高题材”就显得更为珍贵了,不仅可以带来相关个股的纠错走势,更可以展开所谓的估值重建行情。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大盘年末能不能站上2199点,也无论18大之后,市场做出何种选择,但只要这个时候找对了股票,可能就是跨年度的盈利机会了。
    值得强调的是,所谓的“双高题材”中的业绩高增长,很多人单单认为就是去看业绩相比去年有多少增幅。我认为这种判断可能会让这些投资者落入“增长陷进”。在我看来,所谓的高增长,它更应该是“持续增长”,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业绩的增长,二是业绩增速的增长。业绩增长好理解,业绩增速增长就是要求盈利维持同比、环比的双增长。昨天文章中我举了招商银行的例子,虽然前三季度公司仍然有同比23%的不俗增幅,但第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只有16.6%,环比上季更是出现2.7%的负增长,这也就很好解释了招行为什么跌、基金为什么减持了?类似的个股还有近期出现破位下跌的超声电子,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1%,这个增速在饱受周期拖累的电子行业来说非常不容易,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该公司从二季度开始,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业绩出现环比的递减,尤其第三季度同比去年第三季度,已经出现了副增长,这让市场开始怀疑公司盈利的拐点已经出现了,因此该股从公布季报到今天,7天之内已经跌了近14%。从这里面投资者更应该看出当前市场的这种非系统风险有多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