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四十,是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时间。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准时打开电视机,观看这个节目。这个节目也是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之一。
这个星期,是《于丹“论语”心得》。主要讲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和把握的尺度与分寸,其中几个观点,让我很受启发。
“非爱性掠夺”,经常发生在父母对子女,恋人,夫妻,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它不以爱为目的,而是以占有为前提,把对方牢牢的抓在手中。看见一则消息,朋友因为跟女儿之间的矛盾另他很苦恼。他九年前离婚,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父女俩相依为命,一切生活打理都是父亲代劳,而母亲,很少管教这个孩子,父亲对女儿即当爹又当妈,付出了很多辛苦。孩子开始判给了母亲,因为母亲没有能力养育女儿,因此,女儿一直跟随父亲。孩子大了,自己有了思想及独立生活的渴望,还有了自己喜欢的男朋友,把父亲费劲给找的一个机会和条件非常好的工作给辞退了,让父亲很恼火!父女俩发生了矛盾冲突。孩子的母亲心疼女儿,就给父亲发了一个短信“你不管孩子,但也别折磨她!”昔日的夫妻,本来已经分道扬飙又不得不坐在一起商量孩子的问题。结果,两个人闹翻了,他们都坚持对孩子的争夺,结果,这个孩子自己跟男朋友跑了。父亲为此很伤心!这个父亲和母亲就是犯了“非爱性掠夺”的错误。其实,他们此时对女儿已经不是简单的父母与女儿之间的情谊了,其中搀杂了占有的欲望,希望女儿永远在他们各自的身边,其实是不可能的!
“花未开时月未圆”。这是英国的一位女教育家的名言。意思是说,花未开时才会美丽长久,月未圆时会期待美好.花全开的时候,就马上凋谢了,而月满的时候就会发生月亏。一切都要在一种境界下发生,这样才会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亲情友情爱情。一位老师曾经说“画家,往往会在画卷上留一段空白,叫做‘留白’。这样会让人无限遐想,保持画面的整洁干净,让人赏心悦目。画卷太满了就会产生乱的感觉让人不舒服”。很多时候,很多事例,都让那些追求惟美的人体会到一种遗憾或者悲剧结果。恋人之间,一般往往都是女人追求一种超然于生活的美丽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其实在生活中是根本无法得到的。且不说这里搀杂着很多社会问题,就经济基础,文化素养,生活原则上看,人与人之间存在多少差异呢?美丽爱情,浪漫情怀,只有文学作品和想象中找到了!人,还得面对现实!追求完美的爱情没有错,而让自己从这样的追求中真正的成熟与豁达,看懂人生与人性,却是对女人本身一个最大的收获!
“尺度与分寸的问题”。于丹教授说,任何人际关系,都要把握好尺度与分寸。这个一点不假。其实,矛盾的发生,都在于人与人之间那种非正常的需求与占有。好朋友反目,恋人成仇人,亲情陌路,都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发生的。他们就是没有把握这个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尺度。所以,我说要感谢经历,任何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发生了的,既是你今后的经验了!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犯了这个规就会受到这个规则的惩罚!每个人都有很多社会角色,不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家庭里,都有这个问题。家庭,从单一的同一个父母演变成非同一父母所生却要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现实,家庭背景和受到的教育存在的差异,会生出许多分歧。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在单位,你是属下就别去做领导所为,别想领导所想,更不要越俎代庖。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干好了,就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亲人之间,你是什么角色就做什么事儿,千万别做过了头,这样,你会悠闲无忧!举一个例子,都说媳妇跟婆婆小姑难处。为什么难处?就是因为三方的角色位置找不准,所以就处理不好关系。做为媳妇,你应该想,你有女儿吗?你对女儿从养育要孩子长大成人需要付出多少辛苦与爱?难道婆婆对小姑不是吗?母女连心,亲情血浓于水啊!难道你媳妇几天就能超越小姑而达到跟婆婆心心相印吗?那简直是天方夜潭!
“孔子的论语讲究的是适度”。儒家学派的观点与处世原则,就是要讲究平衡和适中,尊老爱幼。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在哪里?》,是一位老师向我推荐的。他几乎用了一个晚上给我讲了这个文章的经典之处,让我有幸对儒家与道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儒家对现实社会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侧重探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的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纲常、伦理、礼仪操守,重德轻技,重志轻利。大概正因如此,儒学历经数代,其传播之广泛,对人们思想控制之牢固,是诸子百家所不可匹敌的。大概也正因如此,儒学才构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成为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传统的主体。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重人论观念,强调师者尊严,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儒家风范所给予世人的警醒便是如何做一个礼仪,守则,重情感的人了吧!
“宗教的魅力在于崇尚一个最高境界”。禅宗里说的最高境界就是自醒向善。一个人要与人为善,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这就需要人的修炼与感悟!一切身外物是否能够该放弃的放弃,该拿起的时候拿起,这实在是一个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然而,世界毕竟是现实的,该发生的不会因为不喜欢而不发生,也不会因为你希望这个美好愿望降临而宠幸于你,这需要人的耐力与修养。一个人的道德良心不能泯灭,而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能够诠释你的为人原则?文字与言行,是你人性及行为思想的试金石!我们不是推崇迷信,而是在这样一个流派当中,汲取我们所欠缺的某种东西。任何宗教学派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鉴赏的知识,深刻领悟便会有了境界上的升华与人格尊严上的提高。
人,要时刻自醒,自尊,自爱,自重!多些理解,包容,认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