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在说一个行业的事实,不是在贬低谁
(2016-04-18 15:54:16)
标签:
茶品牌行业现状营销方式企业比较影响力 |
分类: 三句话不离本行 |
文/黄大
前段时间讲完英国印度锡兰红茶茶会后,有茶友在群里留言说,我有褒英、印茶产品贬国内品牌之嫌。我没有回复,因为单就何为品牌而言,我觉得那位茶友未必清楚,或者说她认为的所谓品牌一定不准确。所以在连什么是品牌都未统一在一个频道的前提下,争论没有实际意义,更何况从严格标准来说,我们茶行业几乎就没啥品牌而言。同时作为一个消费者,茶的爱好者,广告营销、品推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旁观者清,我这么讲茶,自然会站在相对比较客观的角度和层面,加上专业角度的分析;而我又不卖茶叶,没有商业利益牵扯其中。
前些天看到某公号上的一篇文章,提到了立顿与我们国内茶企的比较,其中有一条观点大意是说英国没啥茶文化,就只能靠品牌卖茶了。我看了后很无语,作者你当品牌就是那么两个字的名字吗,没有文化那还叫品牌吗,换句话说,我们国内的很多所谓的品牌,才是没有文化的一层空壳子而已。
对英国茶业而言,不光只有一个我们熟知的立顿,茶的高中低品牌非常多,不做中国市场我们不知道也很正常。几年前星光天地的商超曾进口了几个英国、法国百年茶品牌的产品,但是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热销,因为我们国人对它们实在陌生。
英国目前茶的消费量,进口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英国把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进口的茶叶,一大部分本国消费外,还有一部分由各品牌加工后再翻几倍价格出口,可以说英国茶企是典型的茶叶搬运工,既满足了自己消费又赚了钱。
我们茶企不缺好茶不缺好的茶产品,但是我们却极度缺乏茶品牌——我要说我们就没茶品牌,肯定有一些茶企及茶爱好者会不高兴和反对,我们茶企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营销方式,同时还时不时用农残造假炒作祸害自己的产业。
我们产茶量世界第一,人均消费好像刚进前二十,茶叶出口比不上印度斯里兰卡,人家是在满足自己充分内消基础上的外销——我们倒是有一项指标应该能拿世界第一,那就是人均存茶量,据说目前普洱存量够全国人民喝上若干年了。
英国茶业的产品,人们不用打开包装,看了品牌名称就可以决定是否购买了,或者说这个品牌的茶卖到这个价格,是不是值得掏钱买下来。即使同样的茶叶放进在不同的包装里,而且价格彼此可能很悬殊,购买者决定掏钱买哪个,基本奔着是品牌。
而我们就复杂多了,买茶前要看茶样,要去喝一下才能决定买不买买多少,一方面大多数茶企茶商的名字没有达到让人足够信赖的程度,一方面我们的生产加工方式,每一年都会有差别,即使同一个产地的同一款产品。所以卖茶的要不厌其烦的跟每一个顾客去介绍,哪怕是熟客也要如此,即使这样也未必能顺利达成交易。同时我们有的茶的价格完全是炒作起来的,靠资本的运作,搞不好就会崩塌,这一点我们已经不断亲眼所见。
一个国家整体的茶行业可以说是个大品牌,当年我们这个大品牌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哪怕生产外销最低潮时期,并非因为品牌本身出了问题。但是发展至今,在国际上却没有了话语权,经常让人家拿农残重金属说事儿。如今我们茶叶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茶品牌第一的却不是我们。
而英国,一个不种茶喜欢喝茶同时还卖茶的国家,一个当年花了很多银子买我们茶叶喝的国家,如今依然在买我们茶叶,同时也在把茶叶贩卖给我们,而且销量逐年增加,但他们的茶商从不跟我们买茶的人聊什么千年古树、几十年陈、哪里的仓、可以包治百病,他们致胜的法宝只有一个,但却是我们茶业严重缺乏的,那就是品牌。
所以最后可以回复那位茶友了,不是我在贬低我们,我只是讲述了一个事实而已。不过从我们一个真正商业化才仅仅十年而言的行业来说,与英国那些已经是百年老店的茶企相提并论,确实有些过于强求了些。我们茶行业出现立顿那样的品牌,恐怕至少还得再等十年二十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