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荟萃马连道,"茗"争暗斗茶中王

标签:
斗茶马连道茶文化大众评委茶业复兴 |
分类: 附庸风雅 |
文/黄大
http://s8/mw690/001sLc4Pzy6OhuVeuH587&690
斗茶,在优秀中评选出优异
斗茶,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唐期间谓之为“茗战”,到了宋朝时开始称作为斗茶,在当时是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
古时斗茶,以二人或多人共斗;茶品以 “新”为贵,用水以“活”为上;胜负决定的标准,一是看汤色,二是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汤花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胜负有两项标准,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因此汤花的色泽也以白为上;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斗茶先斗色,而茶色贵白,因而蔡襄在其《茶录》一书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
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制茶、饮茶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斗茶也在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在国内各产茶区中,或相关机构、协会举办的名茶评比赛事活动,如北京福建茶商协会承办的“马连道全国斗茶文化节”,便是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斗茶赛事之一。
马连道斗茶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第三届升级为全国参选。本届比较具有特色的一个亮点,就是在评选过程中,不仅仅请来了五位国家级的茶界权威专家,品评出茶中之王,而且还首次网络海选了六位茶爱好者作为大众评委,参与品评并选出大众认为最好的茶中茶。同时此次斗茶大赛,茶友和茶商可以现场观摩、交流评审过程的每个环节。
本届参赛茶依然为白茶、红茶、铁观音和大红袍,虽然行业因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参赛茶企选送的茶样数量较上届有所减少,但是总体质量水准并不逊于此前。而从各茶类的茶样数量上,也反映了目前市场的普遍状况。今年的红茶选样略有增加,说明红茶消费在逐渐升温;铁观音稍有减少,而且不像上届清一色的清香型,增加了浓香型类别,看得出大众的口味已在转变;而白茶虽然这两年被炒得火爆产量攀升,但是质量上却并没有随之提升,或者可以说为了追求数量,而导致了质量下降。
几种茶的评选结果出来后,白茶、铁观音和大红袍三类茶,专家与大众评委间除茶王外几乎相同,金奖茶得到了一致认可,但对红茶的喜好却大相径庭。专家评委认为最好的茶样,被大众评委前两轮就淘汰了,大众评委最喜好的红茶,专家们第一轮就让它出了局。
也许大众评委们喜欢的茶,可以代表一种普遍的市场认可度吧,毕竟喝茶的时候不会像专家评茶那样,去衡量比较它们的综合分数,很可能第一感觉就决定了喜好与否。所以现场有几位茶商说他们更愿意跟大众评委交流,了解大众喜欢的口感喜好,然后去以此为参照做茶。其实这也是斗茶大赛主办方引入大众评委的一个宗旨,让好茶的评选有高度的同时也更接地气。
http://s14/mw690/001sLc4Pzy6OhuX41zf9d&690
茶会说话,需要用心去倾听
从一百多个茶样里,选出每种茶最好的那个,真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第一天下来结束了初赛品评,感觉到腰酸腿疼,不过心情却特别愉悦,因为经过一道道的程序,用自己的眼鼻口舌,在众多送来斗茶的优秀茶样里,品评出了那些更加优异的进入复赛。
与我们平时喝茶完全不同,评茶的过程从头到尾都是盲选,茶样的包装除了茶类和编号,没有其它任何信息。清一色的白瓷品评杯,客观的映衬出茶汤及叶底的色泽,让我们去观察判断。
评委要从茶的外形到内在,条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逐个项目品评打分,在几十款茶样中,评选出优劣。有时遇到比较接近的茶样,几位评委还要分别再品审一遍甚至几遍,来确定究竟哪个更胜一筹。决赛的时候,原本出汤一次的红茶,我们品了三道,只为让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而我们平时去买茶,从进到一家茶店的一瞬间,各种信息就已扑面而来,从茶店的环境到茶的外包装,尤其是店家会在各个方面介绍这款茶如何,产地、茶厂、环境、年头、树龄、工艺以及各种的故事。所以你面对的这款茶,就如同一个被浓妆淡抹、穿戴了各种服饰的姑娘,当然,美与不美、喜不喜欢,全凭你自己拨开层层迷雾去分析判断了。能否洗尽铅华,一眼看穿它是否真的天生丽质,不是三年五载就能轻易练就的火眼金睛。
但茶其实是会说话的,用它们的外形与内在的每一个细节,告诉你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当然你要想能听懂它们在说什么,不仅仅是依靠你的眼鼻口舌,更需要用你的内心。当你凝神静气,茶语就会慢慢细细道来。
茶不会骗人,迷惑你的只有你自己。
茶文化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一款金灿灿条索的红茶,置入评茶盘的时候,周围观赏的很多茶友,立刻被吸引过来,有人还询问专家评委说这是金骏眉吧?专家们耐心解释道这不是金骏眉,真正的金骏眉条索与色泽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次斗茶没有金骏眉类别茶样来参赛。
此次红茶茶样数量增加,侧面显示了红茶市场的升温,当然论其中的推动应属金骏眉功拔头筹。虽然金骏眉名声很大,但是真正见过金骏眉这款茶,或者说喝过真正金骏眉的人少之又少,因而在绝大多数人的意向里,金灿灿条索的红茶一定就是金骏眉了。所以茶友们产生错误的认识在所难免,也算情理之中。
专家评委在斗茶座谈交流会上,特别讲解了金骏眉对于红茶制作工艺上的创新,其意义与影响不亚于对市场的推动作用。而今茶叶消费市场每年都有变化,人们喝茶时对茶的口感等方面的偏好,也发生着一些转变,譬如金骏眉这种独特的鲜爽滋味,让品饮者尤其钟爱。所以茶企需要不断去尝试创新,满足甚至引领市场消费的需求。
这次斗茶过程中,除了品评选茶,专家们还要不断解答茶友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惑,其中收获最大的可以说是我们大众评委。当然有的问题很初级,可是专家评委依然给予耐心的解答,一点儿也没有专家的架子。
三天中很多茶友咨询专家的问题,以及我们大众评委间的讨论,都让我感受到,虽然我们的茶行业在复兴,茶文化正逐渐升温,但是对于茶的基础知识与文化的普及方面,做的不仅远远不够,而且有的茶企为了推广自己的茶品,故意进行一些夸大乃至误导。
诸如茶企宣称他们的茶拥有各种保健功效,甚至可以治疗一些重大疾病,把所有茶都具备的裨益全揽在一己之身,本来尚属于科学实验测试阶段的数据,当做实际可操作的效果进行宣传。
有的茶企在产品传播过程中,过于强调茶的年份、地域、增值等特性,或者以文化为幌子故弄玄虚,哄炒茶叶的价格,让很多想喝茶的大众望而生畏,背离了茶文化传承的宗旨和目的。当然在我们茶产业和文化发展初期,这种现象的存在在所难免,也说明茶业复兴现在要走的路还很长。
所以希望马连道斗茶大赛,能够越做越大,像承办方组委会规划的那样,逐渐增加参赛茶的种类,扩大参与者的范围,成为茶知识、茶文化以及茶品牌普及推广和传播,促进国内茶行业发展,最具全国乃至世界权威性、影响力的一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