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渐渐消失的老家的味道

(2013-06-30 12:59:47)
标签:

家乡

味道

时代变迁

人文消失

寻根

分类: 随便说说

文、图/黄大

http://s16/bmiddle/4fefd683t7cd7bdea0b4f&690

http://s7/mw690/4fefd683te06d6bafb6f6&690

http://s10/mw690/4fefd683te06d7800a949&690

 

我努力在脑海里搜寻着,但是岁月之水的冲刷,让二十年前甚至更早时,这里没被高楼占据是什么景象,变得模糊一片,依稀记得当年应该还都是一片平房或者菜地吧。几天来每次办完事往回走,我都特地放弃坐车而选择徒步,只为寻找小时候的家乡的一些记忆。这三四年每次回来也都如此,反正城市不大,即使走路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虽然几十年来城市面貌变化不小,但大体的格局与主要街道差不多还是老样子,甚至公交车很多站名,居然还是沿袭早年间的称呼,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北京,只是都物不是人已非。

 

虽然外立面重新装修过了,但是主城区有好多座高楼依旧是当年盖的,外面花里胡哨,内部已陈旧简陋,不知道为何没被拆掉重建,估计我们这没哪家开发商有此实力吧,虽然家乡这边的房价跟北京比起来,低到只是个零头,但毕竟经济实力也相差悬殊。这要搁北京,如此黄金旺地,早被画个圈写上拆字了。总觉得我们是个不愿传承喜新厌旧的国度,每当改朝换代,新的政权都会通过各种焚烧拆毁的手段,把上个朝代留下的痕迹抹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就算现在建筑的保质期也只有七十年,甚至还没到期就可能自己或者人为的倒掉。

 

逛完了大街小巷,我又来到了农贸市场,其实每到一个城市,如果时间允许我都要去超市和菜市场转转,因为那是最接地气最能体现当地风物生活的地方。家乡的农贸市场还在老地方,不过因为这些年不断改造,已经不是早先简陋粗犷的样子了。记得二三十年前里面的摊位都是露天的,拥挤而脏乱,但透着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逢春节前是最热闹的,也是我们孩子最愿意缠着父母一起去的,因为可以买到好吃的糖果瓜子。也许在农村逢年过节的集市,还能找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吧。

 

我在市场里四处转着,很多东西熟悉而又新鲜,举起手机拍照时我还担心摊主不让,不过好像没人注意我举动,也许他们即便看到也会觉得奇怪吧,这有啥可拍的呢。

 

虽然季节过了,但我还是想买些山野菜带回去,竟然也让我找到了,而且是保鲜装的那种,不是晒干的,问了价觉得还不贵,要不是觉得太重而且旅途遥远,真想再多拿几包。

 

小时候各种山野菜特别多,春天时家人或朋友骑了自行车跑到郊区山林里,一上午就能釆半口袋,回家炒菜或剁馅儿包饺子,真是美味佳肴。当年学校组织春游,自由活动时很多老师学生都四处去釆野菜,像我这种城里长大的孩子,几乎啥野菜都不认识,只好让别人每种给我釆两根做样本,照着去找。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野菜成了稀罕物,需求量激增,近郊山里都没得釆了,只能去更远山里去找。

 

类似的还有野果子,像黄菇娘儿,以前家家房前屋后的院子里都能找到,小孩子们发现了摘了当美味吃,而且还是一种乐趣。现如今应该是人工种植的了,去水果市场有时能够买到。这次逛的时候也遇到了,一问价钱,一斤居然二三十多块钱。

 

每天早上我母亲都去逛早市,买菜兼散步。我问几点开市,她说四五点钟。虽然这个时候平时我还在昏睡中,不过一大早我还是爬了起来。去早市路上,母亲指着路边的楼房,说这是原来的哪哪,那是当年哪哪。早市规模很大,比起大市场,摊位卖的东西更加实用和便宜些,可惜走的匆忙忘了带手机没能把感兴趣的拍下来。

 

闲逛的时候,见到有几个摊位卖文玩核桃和手串,一问价像样点的还不便宜。不过小时候这种山核桃都是砸开了吃的,而且很多也不贵,山里人走亲戚都成袋的送,不知道现如今等秋天山核桃下来,搞一麻袋要多少钱。

 

回北京不久去晃悠公司蹭周五的下午茶活动,那期的主题刚好就是老家的味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忆和感慨,小时候老家留给自己味道的回忆。

 

轮到我时,我说这种味道应该分两个层次,先是人文的味道,然后是舌尖上的味道。之所以大家对小时候的味道印象那么深刻,觉得如今老家的很多东西还在,但味道已经变了,那完全是因为人文的底蕴已经被破坏甚至逐渐消失,从而让我们觉得越来越无根所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