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同时代的爱恨亲仇

(2010-12-30 17:52:22)
标签:

影评

赵氏孤儿

陈凯歌

史记

爱恨亲仇

分类: 附庸风雅

文/黄大  
  
  
如果电影按照《史记》中的《赵氏孤儿》拍,也许整个的故事情节和风格调性就不是陈凯歌版本的样子了。原著的内容很简单,即使完全忠于并扩充成一部电影也会有很多种可能,就像那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所表达的含义,所以从古至今《赵氏孤儿》才不断被改编成各种戏剧。  
  
  
电影《赵氏孤儿》上映前,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上周五晚上还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看了创作班底的秀场。只是印象中剧组谈的都是一些人物的造型和场景的拍摄,诸如范冰冰如何演孕妇,黄晓明怎么变成了刀疤脸自毁形象,海青对当母亲的切身体验等等。虽然此前舆论对于葛优这位喜剧大师,能否演好悲情角色的程婴议论纷纷,以及陈凯歌用葛优来重新诠释这一历史人物会呈现什么效果,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看过电影,一切还仅存于猜测,而且没准都是为了炒作,所以根本无法知道电影的真正创作意图。  
  
  
看完电影现在想来,陈凯歌创作剧本的时候肯定也很纠结了一番。在原著中程婴是赵朔的好友,但职业并非民间大夫;韩厥没有去后宫抢婴儿,也就谈不上被毁容;程婴献出的并不是自己的儿子,公孙杵臼被杀其实是俩人定好的计谋;赵氏孤儿是在深山里被程婴养大的,长到15岁始终也没认屠岸贾当过干爹,于是也就没有了最后那场为了报仇的厮杀;完成了托孤后,为向被杀的赵家人和公孙杵臼复命,程婴自刎而亡、从容赴死。  
  
  
所以如何在原作的基础上,重新塑造程婴这个角色,怎样安排一场复仇大戏和耐人寻味的结局,而且还要现代社会的我们能理解古人的价值观,触动人性的思考,并且被吸引人们走进电影院观看,赢得贺岁片的票房,是陈凯歌团队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  
  
在电影中,用程婴亲生儿子换下来的赵氏孤儿,被赋予了一项远大的复仇使命,让屠岸贾“生不如死”;程婴含辛茹苦抚养着孩子,而且不惜屈身求荣,隐忍负重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为自己被杀的妻儿复仇。最终发现真相的屠岸贾,虽然曾经残忍地斩除了赵氏全家三百多口的性命,但是面对赵氏遗孤,关键时刻还是救了他,并决定放他和程婴远走高飞。可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一边是他的生父,一边是他的干爹,爱恨情仇、道义亲情,该如何做出抉择?  
  
  
我想陈凯歌也许更想在电影里告诉我们,何所谓冤仇,何所谓恩情,何所谓朋友敌人,何所谓忠奸善恶,如果一切冤冤相报,谈何分辨谁对谁错。这也是影片一直堵在我心里,最后打动我心底的地方。诚然,如果赵武最后放弃了复仇,这样一个不完美的结尾更充满人性的思考和戏剧的张力。  
  
  
但是可能被拍出来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