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关,该公自己的关了

(2010-11-01 14:15:07)
标签:

公关

蒙牛

伊利

施耐德电气

公关公司

电信

3g

伊利qq星

杂谈

分类: 三句话不离本行
文黄大

曾经服务过除通用电气外的施耐德电气、ABB和西门子,虽然都是作电气的,有产品重合的领域,但是三家公司各有自己的侧重----施耐德电气在中低压输配电名列前茅,ABB在高压领域无可匹敌,西门子电气自动化领先世界,通用好像擅长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即使同属电气行业,却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所以四家公司都能位于同一行业发展,并且成长为世界领先的重量级企业。

经过几轮的分拆、合并,中国的电信行业变成了如今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虽然是三家公司,但是除了名字不同、市场份额有差距外,产品和业务模式几乎没什么区别。就拿现如今都在推广的3G来说,唯一的区分就是用户数量、价格和标准----而且对于标准,有多少用户能真正搞的明白和需要弄清楚,很多人甚至连3G是什么都含糊不清。三家公司有品牌形象吗,也许有吧,“G3”“沃”、“天翼”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提起电信行业,大家首先冒出来的都是资费太高、乱收费、垄断等负面的东西。

蒙牛和伊利其实本是同根生,因为蒙牛的老板就是从伊犁出来后创建的蒙牛,就如同他的名字,牛根生。虽然同样都是作乳品的,这“二奶”从乳源到产品几乎没啥区别,你有特仑苏我有金典,你卖酸酸乳我就卖优酸乳,你推出的牛奶里有水果我也推,你买五送一我买十赠二……

自打蒙牛诞生起就开始了与伊利的明争暗斗。当年在P公司时,因为伊利是客户,有幸了解了一部分二者斗法较劲的过程和经典案例,诸如体育营销、奶源、民族文化节等,双方你来我往,彼此互有胜负。起初蒙牛因为起步时伊利就已经是个壮汉,蒙牛无奈用了很多非常的无赖手段,而且因为蒙牛是私企,比伊利有着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和价格政策优势,于是迅速地成长得与伊利平起平坐。但二者毕竟因为出身的不同,虽然蒙牛早就窥视北京奥运并早于伊利开始了行动,但是最终拿到赞助商的还是有着政府背景的伊利。

当然在背后帮助二者出谋划策的就有传播行业的外脑,其中包括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当然,二者虽然都是外脑,但是一个明、一个暗,广告玩的是阳谋,公关使的都是阴招。

广告很好识别了,公关就不容易分辨了,新闻、报道、帖子、博客、炒作等等,如果不是行业从业者而且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和职业敏感度,根本是无法辨别的,所以很容易为表象所诱导,甚至不知不觉中成为“帮凶”。这也正是公关的“阴险”所在。

同一行业企业的相同产品间的激烈竞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尤其在中国,根本不会存在双赢,就像四个人打麻将。虽然企业会通过广告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但是因为我们的广告法规定,不允许拿竞品进行比对,甚至贬低、打击,所以只能在广告上详尽地夸耀自己。但是公关就不同了,因为是隐形的,所以可以通过“技术”方式抬高自己打击对手,让竞品一蹶不振甚至置对方于死地。

蒙牛和伊利从一开始就彼此运用公关手段,互相打压对方,而且整个奶业几乎都是如此,之前的光明和三鹿事件,绝不是偶然。蒙牛虽然在成本和市场决策方面,比伊利要有部分优势和灵活度,但是他们同时也受到资金方面的束缚,影响了进一步做大;而且毕竟是民企,诸如像奥运赞助商之类,根本拼不过伊利。

这次蒙牛针对伊利QQ星产品事件,据说是因为政府高层的介入,没有让二者像以前公关掐架那样,不了了之。事后,蒙牛发表声明,此次事件完全是产品经理的个人所为,公司并不知情,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公司管理的漏洞。

一个产品经理,怎么会私自找公关公司,动用几十万的费用,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公关活动呢?所以,这不过又是一个公关行为罢了。

但是我要进一步说的,就是无论在蒙牛还是伊利背后,都有公关公司这个始作俑者。那么,公关行业拿业务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反省一下自己,作为这一系列的事端的策划和执行者,是不是也该公一下自己的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混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