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畏:捍卫历史文化的惊世之作——广富林文化遗址参观印象记

(2018-10-10 12:21:07)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休闲
敬畏:捍卫历史文化的惊世之作
——广富林文化公园参观印象记
       国庆小长假之后的第二天,我与老伴一早就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区百十里外的松江广富林文化公园。
       进园后,我们首先来到一个“核心保护区”,这里就是一大片农田。把它圈在公园里,有何意义?且慢,农田的路边有一块石牌和一块说明牌,待看了说明,清楚了。这一片土地,是当地民众多次发现以及历史文物工作者挖掘发现淞泽文化遗存的现场。由于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挖掘与深度清理,不得不采取保护措施,即没有取得国务院文物委员会批准之前,不允许在这里兴土动工。如今,这一片农田除了种植低密度矮杆农作物之外,不作他用。看了说明,我默默地行走了几行田埂,想象脚下尚在沉睡着的上古时代文化遗存,是否急于感知新时代的气息,该不该面世了!
      离开“核心保护区”,来到了“骨针广场”。仰目高大耸立的“骨针”,我有一点激动。曾在各地参观过一些“历史文化”场馆,欣赏过高矮不同、特质各异的历史文化标志物,不能不说各有创新、精品叠出;但在“骨针”面前,我想说:敬畏!上古时代的先民,生存维艰,繁衍更不易。但有了“骨针”,标志着先民的生存能力与繁衍条件前进了一大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的设计者颇具匠心,抓住这一点 ,把“骨针”设计成公园的地标,寓意深刻。再联想元代黄道婆在此地传播纺纱织布技能、明代中后期此地又成为全国手工棉丝纺织产品的主要供给地区之一,“骨针”的地标意义又不止于公园而已。
       从“骨针广场”出走来,张望四处,公园的面积宽广、一眼望不到边,中央开阔,周边有许多崭新的建筑物。那些建筑物的形态特别,风格有创意,只是目前还处于内部装修阶段。待二期开发完成之后,那一群群建筑物内可展示的内容,必定是非常的丰富。值得期待。
       再往湖边走过去,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流奔向这里。这里才是目前公园的“核心”——广富林文化展示馆。整个馆所没有露出全貌,因为它的主体部分被淹没在湖里,只有它的屋脊部分露出湖面。可以说,这是一座水下展馆。我静静地按顺序排着队,对着入口处不停地张望,猜测将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展馆?我慢慢地随参观队伍步入馆内,走尽一个明显的下坡,看到一个空旷的平地,是一个考古挖掘现场,大约有六七百平米。虽然是模仿现场,但也逼真可观。三五处、八九位考古工作者的形象栩栩如生;半露面待出土的一件件文物新制如旧。参观路线继续前沿,又下一个又一个坡度,渐次出现一个个展示“淞泽文化”衍进过程的展厅。从上古时代到秦汉时期,本地逐渐聚集起许多村落与众多人群。进入东汉时代,本地人才见诸史册,此后历代,人杰地灵,名副其实。特别是在明清两朝历史时期,更是地配“苏、杭”,人追“两京”。进入近代,本地属下的海上一村成为巨埠(上海),本地也随波逐流,成为工商城。看着这一个个展厅,加深了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收获感颇多。
http://s12/bmiddle/001sKTClzy7ohOWF7Kzbb&690

http://s3/bmiddle/001sKTClzy7ohOYzFfk02&690

http://s16/bmiddle/001sKTClzy7ohOZIOMnef&690

       走出展示馆,又回到了地面,我打开手机要照相了。露出水面的屋脊,当然成为留影的首选背景。但是无论如何选择,我也无法把这幅美丽的景物图尽收镜面中。我只好放弃,还是尽量地观赏吧!欣赏片刻之后,然后不舍地离去。
http://s9/bmiddle/001sKTClzy7ohP8HnCga8&690

http://s6/bmiddle/001sKTClzy7ohP8RDrnf5&690

http://s13/bmiddle/001sKTClzy7ohP962MA0c&690
       在这个可称作广袤的公园里,不停脚地走了整整两个半小时,有点累了,我与老伴讲:留一些看点,下次再来吧!老伴说:好的。下次再来。不过下次门票会涨价了。我说:不会的。虽然目前的门票如此便宜(性价比极高),与国内许多景点门票相比,即使大幅涨还是有极高的性价比。但是,我愿意相信当地建设此公园(以及展馆)的匠师们不会片面追逐利润而忘记初衷,让淞泽文化传承千秋万代,对当地是更大的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