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根,树化石,还是树化玉?(组图)

(2015-10-01 10:43:30)
标签:

股票

淘得一宝,纹理结构清晰,供大家品赏(系一个宝件的不同侧面)


木化石又称硅化木;化学式:SiO₂·nH₂O,属隐晶族,硬度:5.5-6.5,比重:2.65-2.66,
 折射率:1.54—1.55。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树木经历地质变迁,最后埋藏在地层中,经历地下水的化学交换、填充作用,从而这些化学物质结晶沉积在树木的木质部分,将树木的原始结构保留下来,于是就形成为木化石。硅化木主要生成于中生代时期,以侏罗纪白垩纪最多。
古代的树木被包含二氧化硅的水所淹没,木头里的细胞被石英家族的石髓、蛋白石等所置换,所以虽然还保留着木头的外观,但实质上已经是百分之百的石头(石英)了。西方的神秘学家们认为,原本腐烂的木头,在经过石英置换后,竟然变成不朽的宝石,因此,认为木化石具有永恒、长寿、永生的能量特性。
通常木化石均有较多裂缝或缺口,还常常有些地方木头化石已被别的物质如玛瑙等填塞置换,这些都是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自然产物,而非人为填补的结果,亦不应视为瑕疵反而这正是其奇妙之处。

硅化木 - 形成编辑

形成时间
硅化木从古生代石炭纪开始(始于距今3.55亿年)到中生代白垩纪(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之间均有分布。到21世纪为止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纪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最新的为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硅化木。
形成原因
古代树木因火山喷发或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而被埋入地下,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或
 与空气隔绝,木质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被含硅钙物质交换替代,替换的过程保留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和树干的外形,使树木变成化石
树木保存为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树干要想成为硅化木,先决条件是其树干必须得到迅速掩埋,环境的特殊,与空气隔绝这种迅速掩埋的情况毕竟是极少见的,因此,树木成为化石的几率非常小。
树木被泥沙埋藏后,含丰富质成分的地下水溶液一边溶解树木的木质成分,一边将自己携带的硅质成分沉淀于所溶解的孔洞中,发生物质交换替代现象。如果溶解和交替速度相等,且以分子相交换,则可保存树木的微细结构,如年轮及细胞轮廓等。如交替速度小于溶解速度,则主要保存了树木的形态,年轮一般不清楚。
最后,树木的原来成分已荡然无存,全部由含硅钙成分的石质所取代。之后,经过压实、固结、成岩,原来的树木就完全变成了坚硬的石头木化石。
硅化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木的石化是要经过将原先组织用分解的矿物加以替换这一程序,这矿物通常是指硅或钙。在压力和温度的双重作用下,硅与其分解时的杂质组合在一起再次结晶,通常会导致新的矿物形式出现。硅再度结晶会将木的结构加以破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