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顺序(一)--卫生部版

标签:
育儿 |
分类: 【食材的选择和制作】 |
Rayman妈妈有话说:
进食技能训练有益儿童身心发展
-
食物转换有助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引入的过程应注意食物的质地和培养儿童的进食技能;
-
如用勺、杯进食可促进口腔动作协调,学习吞咽;
-
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可帮助学习咀嚼,并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
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
-
在食物转换过程中,婴儿进食的食物质地和种类逐渐接近成人食物,进食技能亦逐渐成熟
6月龄
-
食物性状: 泥状食物
-
餐次: 尝试,逐渐增加至1餐。
-
乳类: 纯母乳、部分母乳或配方奶;定时(3~4小时)哺乳,5~6次/日,奶量800~1000 毫升/日;逐渐减少夜间哺乳。
-
谷类:选择强化铁的米粉,用水或奶调配;开始少量(1勺)尝试,逐渐增加到每天1餐。
-
蔬菜水果类:开始尝试蔬菜泥(瓜类、根茎类、豆荚类)1~2勺,然后尝试水果泥1~2勺,每日2 次。
-
肉类: 尝试添加
-
蛋类: 暂不添加
-
喂养技术: 用勺喂食
7~9月龄
-
食物性状:末状食物
-
餐次: 4~5次奶,1~2餐其它食物。
-
乳类: 母乳、部分母乳或配方奶;4~5次/日,奶量800 毫升/日左右。
-
谷类: 强化铁的米粉、稠粥或面条,每日约30~50克。
-
蔬菜水果类: 每日碎菜25~50克,水果20~30克。
-
肉类: 开始添加肉泥、肝泥、动物血等动物性食品。
-
蛋类: 开始添加蛋黄,每日自1/4个逐渐增加至1个。
-
喂养技术: 可坐在一高椅子上与成人共进餐,开始学习用手自我喂食。可让婴儿手拿“条状”或“指状”食物,学习咀嚼。
10~12月龄
-
食物性状: 碎状、丁块状、指状食物
-
餐次: 2~3次奶,2~3餐其它食物
-
乳类: 部分母乳或配方奶;约2~3次/日,奶量600~800毫升/日
-
谷类: 软饭或面食,每日约50~75克
-
蔬菜水果类: 每日碎菜50~100克,水果50克
-
肉类: 添加动物肝脏、动物血、鱼虾、鸡鸭肉、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每日25~50克
-
蛋类: 1个鸡蛋
-
喂养技术: 学习自己用勺进食;用杯子喝奶;每日和成人同桌进餐1~2次。
【小贴士】
-
可在进食后再饮奶,自然形成一餐代替一顿奶,引入的食物不应影响总奶量
-
食物清淡,无盐,少糖、油
-
不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
参考文件:2012年卫生部颁发《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公众微信号:Rayman妈妈育儿俱乐部
“营养信息”微信客服:9163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