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到,扫粮仓!

标签:
节气饮食营养育儿饮食文化 |
分类: 【宝宝24节气饮食】 |
老理儿中把腊八粥夸的和朵花儿似得招人待见。
小时奶奶与母亲似乎进入腊月就开始忙碌着,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在节气和时令上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引导,似乎是娱乐有余、文化不足。
腊八这天,到底应给和孩子说点什么呢?
家长们和我一起恶补下传统文化知识吧!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我奶说咧:人生下来的福分和粮食是有数的,吃一口少一口,所以要惜福珍惜粮。而把你自己应有的份额分享给别人,那就是积德行善,也会增加自己的福份。事实证明,90多岁高龄儿孙满堂的奶奶,条条宝贵的生活经验,足以让后辈儿孙享用不尽!
R妈育儿提示: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