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墨子为齐人

(2011-07-23 09:57:59)
标签:

墨子

齊國

即墨

嶗山

文化

墨子为齐人

田宏哲编撰

 

http://s10/middle/4fedca34ga8b2f7ad9b39&690&690



  

 

1、墨子为齐国人的证据:

 

 

 

《墨子·鲁问篇》:子墨子见齐大王。墨子周游列国,会见了多国的国王,独称齐田和为大王,是乃对自己国王的尊称。

 

《墨子·公输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子墨子归,过宋天雨……

 

此为墨子为齐国人的铁证。

 

许多学者根据《吕氏春秋》谓起于鲁,随证墨子为鲁国人,并谓起于齐为误。然所谓,从何而误?误于何人之手?根本毫无根据。《吕氏春秋》高诱序: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不韦乃集儒书,使着其所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训解,各十余万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名为《吕氏春秋》,暴之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有能增损一字者,与千金。时人无能增损者,诱以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

 

 

 

2、墨子姓墨,为齐国即墨人的证据

 

干宝《搜神记》:汉不其县,有孤竹城,孤竹君之国也。灵帝光和元年,西人见水中有浮棺,欲砍破之,棺中人语曰:吾伯夷之弟,孤竹君也。海水坏我棺椁,是以飘流,汝破我何为?人惧,因为立庙祠祀,民有欲发现者,皆无病而死。姓考有云:孤竹君本墨胎氏改为墨氏。由此足证墨子为孤竹君的后代,不其原即墨旧地,汉改置不其县,其城故址犹存,距今即墨县治西南二十七里。《即墨县志》:即墨县隋开皇十六年复立,并废不其入焉。

 

墨子为即墨大劳山人——《墨子·备梯篇》: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子墨子甚哀之,乃管酒块脯寄于太山。太山即崂山。

 

《墨子.兼爱》中: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传曰,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在同一章书内,泰山与太山径渭分明。果太山即泰山,当不至于分的如此清楚。还有两千余年前的泰山,尚有猛虎在侧(《礼记·檀弓篇》),不适于人居住。有季氏旅于泰山(论语·八佾》),未曾闻有寄于泰山者。相反地,劳山在此时已成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秦始皇不远千里跋涉,登劳山望蓬莱(顾炎武《劳山考》),证明了当时劳山的神仙化。墨子尊天事鬼,劳山正是他的所在。陶弘景《真诰·稽神枢篇》:墨狄子服金丹而告终。葛洪说墨子为地仙,实在说明了墨子未离开一个神仙化的环境。

 

《墨子非攻·中篇》:古者,吴阖闾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于冥隘之径,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及鲁。至夫差之身,比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传吴王夫差在劳山得有灵宝度人经(见《度人经》序),当时吴军可能在大劳山岸登陆,以大劳山作根据地,渐次向北攻去,与齐军会于艾陵,战胜了齐国,称霸天下。越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72年),迁都琅琊,立观台以望东海。

 

 

 

3、附录:

 

劳山一词,在秦以前,尚不见于史书,顾炎武《劳山志》序:劳山在今即墨县东南海上,距城四十五里,或八九十里,有大劳小劳……夫劳山皆乱石巉岩,下临大海,逼仄难度,其险处土人犹难至焉,秦皇登之,是必万人除道,百官扈从,千人拥挽,而后上也。五谷不生,环林以外,土皆疏瘠,海滨斥卤,仅有鱼蛤,亦须其时,秦始皇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待,四民废业,千里驿骚,而后上也。于是齐人苦之,而名曰劳山也。由此考之,今之大劳小劳,在秦以前为大山小山,于秦皇游后,始加劳字于其上,随有今日大劳山小劳山之名也。

 

 

 

墨子所使用器具中有瑇瑁(《太平御览》墨子篇),瑇瑁即玳瑁,此物产于海中,非泰山所能有,劳山滨海,正是产此物的所在。

 

  

 

即墨因墨水河而名,墨水河又因墨子而名。《即墨县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甘陵相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