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炎炎夏日吃哪些食物最清火

(2013-07-12 12:39:07)
标签:

美食

    大暑天人们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及舌尖糜烂等“上火”症状。大暑“上火”可通过饮食调节,且“食疗”有独特的效果。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其次是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兰等。

 

  除了多吃苦味食物,现季的蔬果多,还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

 

  牛奶

 

  牛奶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夏饮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

 

  草莓

 

  草莓不但好吃,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热、除烦。

 

  西瓜

 

  西瓜性凉,吃了不会引起“上火”、心烦,而且含有丰富钾盐,能弥补人体大量造成的体内钾盐缺乏。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过3个小时。

 

  大豆

 

  大豆在滋阴、“去火”的同时还能补充因为高温而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质。

 

  五脏之火各异调理也当有别

 

  中医针对五脏的火,历来是区别对待的,比如古代的方剂就有针对肺热的泻白散(因为肺在五行中对应白色)、针对脾胃有热的泻黄散(脾在五行中对应黄色)、针对肝火的泻青散(肝对应青色)、针对心火的导赤散(心对应红色)等等。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五脏的火各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调理,当然,也有几个脏腑同时有热的时候,这里暂不讨论。

 

  心火:

 

  一般是因为有心事、着急引起的,常见的表现是心烦、失眠,或胸中感觉热、口渴、脸色发红、口舌生疮、小便黄,舌尖(舌尖代表上焦心和肺)红甚至是绛色,舌苔可以黄也可以不黄。食疗可以用莲子心、金银花、菊花、淡竹叶之类的药食同源的清心火物品开水泡,代茶饮用,也可以多吃点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绿豆等。中成药可以用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穿心莲等等。

 

  肺热:

 

  一般是因为受凉受风抽烟等引起,表现为咳嗽甚至气喘,咽喉发紧、痒、疼,爱闹鼻炎,有痰或者没痰,有痰一般也是黄的或者粘的,舌红特别是舌尖红,舌苔发黄。常用的清肺热食材有:橄榄、罗汉果、胖大海泡水喝,也可以多吃点牛蒡、桑叶、梨、百合、薄荷、鱼腥草、金荞麦、芦根等。中成药可以用穿心莲片、川贝清肺口服液等。

 

  肝火:

 

  肝火一般是由于长期郁闷引起的,常见表现是心烦易怒,抑郁爱叹息,口苦口干,胁肋部不舒服,甚至疼痛,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甚至突发耳聋,失眠,噩梦纷纭,出血,小便少而且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常用清肝的物品有菊花、决明子、苦瓜、夏枯草、决明子、蒲公英、马齿苋、委陵菜等。

 

  脾胃热:

 

  一般是由于想吃什么吃什么特别是喝酒吃肉吃辛辣物品无度引起的,常表现为口疮口臭,心烦口渴容易饿,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或者牙龈出血,或唇舌颊腮肿痛,口干口燥口热,大便干,个别人还爱弄舌就是没事儿老吐舌头玩,舌红苔黄。常用清脾胃热的物品如芦荟、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绿豆等。

 

  肾火:

 

  有句俗话叫“肾无实证”,就是说肾有问题一般都是虚证,那所谓的肾火也是虚火,是由于肾阴亏了,虚热就表现出来了,比如自觉内部有热,手心、足心、心口都觉热,咽干口燥,饮水多,有时只是下午或晚上有点低热,晚上醒后出汗(盗汗),大便干结,尿黄量少,面部颧红,烦躁不安,常失眠,唇红干裂。舌红少苔,舌干裂,舌质嫩红。养生原则是补阴清热,滋养肝肾。可选用滋阴生津物品女贞子、山茱萸、枸杞子、旱莲子、知母等,中成药知柏地黄丸也可以选用。

 

  上火的人,无论是哪里的火,都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少抽烟喝酒;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应少吃。绝大部分水果蔬菜都是良性的,也不妨多吃点。情绪上应该注意安静豁达,遇事想的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