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走一边聊之韩愈(下)
(2024-03-11 20:59:45)
标签:
文化 |
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穿过“昌黎别业”,眼前一片开阔,湖面如镜,湖上一书生横笛,驾鹤欲飞,那是韩湘子,韩愈的侄孙。
“韩湘子?不是八仙吗?”妻和姑娘不解。
我呵呵笑道,没错,韩湘子是八仙,但那是后人附撰,历史里的韩湘,小名“爽”,是韩愈侄子即十二郎的儿子,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韩湘在历史里出场,还是因为韩愈。
当时的皇帝唐宪宗信佛,欲迎佛骨入宫朝拜,这当然不像话,韩愈当时已经50多岁了,毅然上书反对,一般人反对,恐怕会这么说:“领导,这个事儿可能不太妥吧?”之类,韩愈不是,他老先生来了一篇长文,洋洋洒洒,驳斥一通,说史上谁谁信佛,都不长久,还举了梁武帝的例子,说他饿死台城,身死国灭,结论是“事佛求福,乃更得祸”,还说什么“伤风败俗,传笑四方”,只差没指着鼻子骂皇帝了,最后直接要求把佛骨给烧掉!
把个皇帝给气的呀,简直疯了都,你这是在咒我死啊!一定要杀了韩愈,大臣们好说歹说,才总算保住了韩愈的命,皇帝还不解恨,一纸令下,把他贬去了广东的潮州。
长安到潮州,千里迢迢,韩愈的心情非常灰暗,走到陕西蓝田关的时候,天降大雪,因为走得匆忙,家人在后面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侄孙韩湘赶来送行,见到韩湘,韩愈老泪纵横,写下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写下这首诗,说明,他已经作了客死异乡的准备,但是,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后悔,全诗只有寒彻人心的悲愤!
好在,韩愈命运还不是太差,在潮州时间不到一年,就调回长安了,原因是,那位一心迎佛骨求长生的唐宪宗皇帝,被宦官杀了,韩愈的话,真的一语成谶!
这么讲似乎唐宪宗就非常得昏庸,其实也不是,讲起来,这位唐宪宗政绩还是不错的,在他手上,大唐平定了藩镇之乱,《李愬雪夜入蔡州》学过吧?就在他手上。但是后期不行了,宠信宦官,炼丹拜佛,最后把命给送了,唐朝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败。
让人可敬的是,韩愈生在中唐这个比较黑暗、动荡的社会里,他没有随波逐流,仍然选择了作为一个士人的坚守,他作为文臣,还曾只身深入虎穴平乱,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绝对是恰如其分的。
一圈走完,故事也讲得差不多了,“韩愈后来回过宣城吗?”妻问。
嗯,还真没有,不过我想,不是他不想回,而是呢,一个他在宣城的侄子很早就去世了,再一个,韩愈一生多在颠沛中度过,他自嘲自己命犯箕星,一生“风簸扬”,不是“风清扬”。
韩愈在宣城虽然只生活了六年,但是,这六年,却是韩愈一生当中,难得的安稳、温馨岁月。如今,千年过去,宣城人民并没有忘记他,建此公园,就是为了纪念他。
“这不,在他之后,宣城不是又出了一位大师吗?”我一本正经地说。
“谁呀?”妻问。
“在下啊!”我嘻嘻笑道。
“你就吹吧!”
江南渔父
202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