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南非世乒赛结束之后

(2023-05-31 12:45:59)
标签:

文化

写在南非世乒赛结束之后

 

在南非德班的世乒赛结束了,中国队不负众望,又一次大获全胜,包揽全部五项单项冠军,取得惊人成绩,但又并不让人意外,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能说:中国队太强了!

中国乒乓球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来的,而是一代代人、几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锐意进取、团结拚搏的结果,这里面,群星璀璨,男队,有容国团、蔡振华、刘国梁、孔令辉、“二王一马”、马龙,女队,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等等,非常多,而现在,樊振东、王楚钦和孙颖莎,已经接过大旗,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

中国乒乓,高度、厚度确实无可企及,很多比赛,我都替外籍选手有点难过,他们想赢中国球员一局比登天还难,这是事实,像日本的张本、早田,德国的邱党,都很年青,也都很有实力和潜力,但是短期内想撼动中国顶尖球员,客观地说,非常难!未来,世界乒坛的格局,国乒的霸主地位,相信仍会延续下去,咱们绝对有这个自信。

当然,论乒乓球水平,渔父恐怕连“菜鸟”都算不上,不过周日的时候,偶尔约水平同样差不多的老友打两下,出出汗而已,连挥几拍,打上台的,算中奖,打丢,正常,呵呵!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渔父喜欢乒乓球,这就是“群众基础”嘛!在中国,像渔父这样的球迷,有很多,几乎是个人,都会两下,会旋转的、会削球的、会直拍横打的,也不在少数,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在中国,随便拉个拾荒的老头,也许都是乒乓球高手,呵呵!

这就是“国球”的魅力,好玩的是,在中国,同样是大众体育项目,足球,则完全是另外一番图景,冰火两重天,常让人生出唏嘘之感,过去是恨铁不成钢,现在则早已麻木,连说,都懒得说喽!

还是说回乒乓球,说点高兴的事儿。

其实,回顾历史,中国乒乓也走过一段不短的弯路,有过“黑暗”岁月,恰恰,那段时间,渔父也处在人生的低谷期,几乎重叠,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乒乓球是1988年进入奥运会的,但是无论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还是这期间的连续几届世乒赛,中国男队都难求一胜,被欧洲军团尤其是瑞典队压着打,瓦尔德内尔是那时候最耀眼的乒坛巨星,还有佩尔森,法国的盖亭,比利时的赛弗,都是当时巨星,而中国队则黯然失色,比赛几乎任人欺负,那种滋味不好受。

后来蔡振华回来了,1993年还是失败,败得一塌糊涂,这样到了1995年的43届天津世乒赛。那时候的我,还很年青,头发不爱理,衣服不爱换,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经不住姐夫撺掇,当时还是黑白电视、旋转按钮找台的那种,现在的年青人肯定没见过,硬拉着我,一场场看下去,谁知道,越看越激动,到最后中国队对阵瑞典队男团决战,中国队是王涛、马文革、丁松,瑞典队是瓦尔德内尔领衔,加上佩尔森、卡尔松,实力是超出中国队的,果然,“老瓦”连赢王涛、马文革,马文革赢下佩尔森,“秘密武器”削球手丁松赢下卡尔松,这样双方打成2:2,进入让人窒息的决胜局,最后,王涛顶住巨大压力,战胜佩尔森,夺得阔别8年的斯韦思林杯!

那场惊天大战,是宋世雄解说的,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荡气回肠,邓超导演的《中国乒乓》,讲的就是这段故事,电影还是比较真实的,拍得还可以,但是,经典,是注定无法还原的,非亲身经历的人,决难体会其中的真正滋味,这跟讲中国女排的电影《夺冠》一样,喝着可乐看电影的人,和提着嗓子眼看比赛的人,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此战之后,中国男乒战胜心魔,走向辉煌。而我,则彻底被震撼到了,那种绝地求生、敢打敢拚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之后,我报名参加了一场考试,从此走出人生低谷,当然此后几十年,人生风风雨雨,依然有起伏,但是不管顺与不顺,我都告诫自己,精神不可消沉,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渔父笔耕不辍的原因,既是激励自己,也想给他人或者后人分享一些启示,如能得某共鸣一二,则区区不胜欣喜之至。

好了,就到这里吧。

 

  江南渔父

2023年5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