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祥
标签:
文化 |
马头祥
下了一周的雨,周日难得放晴,赶上送人去泾县高铁站,于是开车出门。
回程的时候,路过太美村狮峰山的油菜地,一片金黄,一眼望不到边,估计得有千亩之多吧,非常震憾。
妻兴致颇高,还要到“马头祥”那里去挖什么“马兰头”野菜,去就去呗,反正没事儿,又顺道。
小路弯弯,也没什么车,慢悠悠地开,觉得蛮有趣,可是到了里面才知道,好家伙,黑压压的全都堵在路上呢!
关键时候,动作在前、意识在后,打个方向、紧跟前车,你走我也走,什么文明行车礼仪规范啥的,这个时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叫“事急从权”,或者叫“行大事者不拘小节”,想想也不对:挖个野菜,叫什么“大事”?欸,管它呢!
看来,一到关键时候,人性里的“小”就暴露了,还是经不起考验啊!哈哈!
到了地儿,没有正式的停车场,只能在周遭见缝插针,不管怎样,好歹总算到了。
“马头祥”,高高的门楼,蛮气派的,正儿八经算是个景区,位于泾县琴溪镇马头村,离宣城很近,虽如此,却是第一次来,那就逛逛吧。
所谓“马头祥”,其实就是“马头墙”,“青砖黛瓦马头墙”嘛,徽派建筑的代名词,“详”、“墙”同音,“详”又有“Xiang”音,吉祥的意思,故名。
景区所建时间不长,徽派建筑有,不过不多,再往里还有樱花园、杨梅采摘园、水库等等,范围不小,景色还是不错的,可以走一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当然,论旅游嘛,跟“皖南川藏线”、泾县桃花潭、月亮湾、水墨汀溪、查济古村落这些地方比,那还是有差距的。
不过,于我来说,却有着不小的意外收获。
原因是,这里居然保留有国军52师师部驻地旧址。
说“国军52师”,估计知道的人极少(渔父:其实之前我也不知道,呵呵!),但一说“皖南事变”,那就无人不知了。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52师正是围剿新四军的国军主力部队之一,当时的师长是刘秉哲,江苏宿迁人,黄埔三期生。此役,刘秉哲率52师,倾力围剿新四军,并扣押了叶挺将军(当时52师师部在宁国山门),刘因此功,擢升中将军长,后在解放战争中被俘,1950年因逃狱,被击毙。
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年发生在抗战期间的皖南事变,当然是民族的悲剧,让亲者痛、而仇者快,虽说事变是国共两党长期矛盾积怨的结果,但,作为事变中的52师师长刘秉哲,依然负有历史不可推卸的罪责。
皖南事变后,52师北迁于此,后在1949年解放战争中被歼灭。作为国军的嫡系部队,实事求是地讲,52师在抗战期间,对日作战还是有过贡献的,遗憾的是,却在皖南事变中对自己人痛下杀手,沾满鲜血,最终在内战中覆亡,消逝于历史的尘烟,叹!
往事一去不返,唯留旧址遗存,院内墙灰斑驳,颇显沧桑,对门正墙挂有“青天白日满地红”军旗,左侧墙上有孙中山像,左右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横联“天下为公”,皆已年久泛黄。
遗址观者廖廖,院外为操场,四周小叶栎树,皆高大繁茂,应有百年余,下有遗碑,乃光绪十九年制(1893年)。
结束回程,被告知原路已堵不可通,遂从文昌乡道绕回,多了几十里地。妻不无遗憾,因未采得“马兰头”,我却觉得不虚此行,还是那句话:没有多走的路!
路上,我在想,国共两党,恩恩怨怨,跨越百年,什么时候,能够化解呢?明天,马Y九就要回大陆祭祖,不管怎样,这都是个好消息,我相信,历史,终归是要走向和解的,我们这个民族,历经苦难,无论如何,终归会走向统一,一定!
江南渔父
2023年3月26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