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4章从厨师到相国(下)

(2019-08-20 12:20:08)
标签:

历史

分类: 渔父聊史

公元前1600多年,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在位。


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史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老百姓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尖锐,最后土崩瓦解,乃是所有专制王朝的宿命,夏桀不过是赶上了。


不过此时,距离夏桀玩完还早,因为,夏朝的掘墓人伊尹,此时正行进在迎亲的队伍里。


 

商、莘联姻,伊尹就在陪嫁的队伍里,来到商国。


跟伊尹的出生地在哪一样,有关伊尹是如何到的商国,后来的各种历史文献是版本众多,五花八门。


梳理了一下,这里面,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媵人说”,即伊尹以陪嫁奴隶的身份,到的商国。


一种是以战国孟子、墨子等为代表的“隐士说”,这些文人士子们对伊尹委身为奴的说法完全不能接受,觉得太过屈辱,于是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商汤闻其大名,“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云云。


到了西汉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估计也是头皮发麻,实在分不清真伪,没办法,只好将这两个版本都列了上去!


渔父:只有等级社会,才会对一个人的出身特别在意;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呢,我想,早已跳出旧有思维了吧?


 

闲话少叙,回到正题。


伊尹的身份既然是奴隶、厨师,那么,到了商国之后,从事的,自然还是烹饪职业。


但是商汤很快发现了伊尹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首先缘于一道美味。


这道美味的名字,叫“鹄鸟之”。


所谓“鹄鸟之羹“,就是用天鹅肉做成的汤,商汤发现这道菜味道不同以往,很新奇,就想见见这位厨师。


就这样,伊尹得以见到商汤,开启了二人君臣际遇一段传奇。

第14章从厨师到相国(下)

伊尹的见识、见解,显然远远高于当时之人,商汤非常惊讶,因为闻所未闻!


据《吕氏春秋》记载,当商汤向伊尹请教治国道理的时候,伊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这么说的:


“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什么意思呢?


就是天下食材,分为三类,水里生的有腥味,食肉动物有臊味,食草动物有膻味,但是,所有这些,在好的厨人手下之所以能够变恶为美,一定是有其原因的。需要用水、用火,以及不同的烹调方法,把握好火候和节奏,用“五味”加以调和,上对火、下对料,不能急,亦不能慢,此中之道,是非常微妙的!


此外,伊尹还列举了肉、鱼、菜、饭、水、果等等一系列“菜单”,分别在什么地方出产,等等。


最后,伊尹话锋一转,说:


“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王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


烹饪和治国,是一个道理,都要把握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圣王之道”!


一番话,先比喻再引申,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伊尹作为一名政治家高超的说话艺术。

第14章从厨师到相国(下)

 

商汤面前,伊尹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就跟他平日做烹饪一样,而商汤听来,犹如醍醐灌顶!


结果,经过多次谈话,商汤被伊尹完全折服,免去伊尹奴隶和厨师的身份。选了吉日,为伊尹举行了驱邪、避灾、祈福等当时最为隆重的仪式,所有这些功课做足以后,再在朝堂正式接见伊尹,任命他为“尹”,就是相国。


从此,伊尹正式步入商国政坛,成为商汤重要辅臣,伊尹的命运,就此改变。


伊尹归汤之后,帮助商汤分析形势,并曾在夏、商之间多方游走,历史文献有“五就桀五就汤”之说,过程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述。


此后,伊尹帮助商汤消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汤死后,又辅佐商汤的儿子、孙子几任帝王,被誉为商朝第一功臣、中华第一名相,成就一代传奇。


除了政治上的杰出成就,伊尹留给后人的,还有留传到今天的“五味调和”、“火候论”这些中餐烹饪理论成果,被推为“中华烹饪之祖”、 “厨圣”也是当之无愧的!当然,这些理论,是伊尹本人亲口言说,还是《吕氏春秋》编者们的功劳,我想,也已经不重要了吧?

 

 

伊尹的一生,充满传奇和神秘。


出身卑微的他,没有选择向命运屈服,不怨天尤人,不抛弃、不放弃,这,应当才是伊尹最为吸引人们的地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