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竞秀”有个约会【散文】
我与”竞秀”有个约会


今年的2月2号,也就是春节的大年初二,为了赶一篇小说稿子,我吃过早饭便离开满城区老家,驱车来到了一个安静的去处,那就是位于保定市竞秀区乐凯北大街999号的同美生活区。
也许是春节的缘故吧,小区里停放的车辆不多,各个单元门前也没有了往日出出进进的人影。我想,对于这片开发不是时间太长的年轻小区,住户一般大都是老家在农村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春节放七天假,大部分都回去和家人们团聚了,就像我家儿子一样,腊月二十九晚上就开车回村了。
电梯里更加清静,此时就我一个人。走出电梯打开位于十四楼的屋门,一阵热浪袭来,玻璃鱼缸里五颜六色的观赏鱼游的正欢,客厅角落的几盆鲜花开的也很艳,墙上的电子挂钟很有耐心的“滴答滴答”一声声响着。
我脱去棉衣,先打开书房里的电脑,然后再沏一壶茶,心里说这真是一个写东西的绝佳环境,同时也暗自为自己早上突发的这个明智选择沾沾自喜。
早上起来我说去市里写两天东西,妻子说人家过年都往家里赶,你倒好,却往外面跑。
我说:“那儿不也是咱们的家么?我一不打麻将二不玩扑克,在家你们玩儿你们的,我去楼上(我们习惯把市里的家叫‘楼上’)安安静静写点东西,咱这是井水不犯河水。”
妻无言,多少年来,她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着我的这个写作爱好,就像我支持她跳广场舞一样。
喝过一杯茶,马上进入码字状态,此时屋里更加安静,小说中的人物随着噼啪的敲击键盘声,在我脑海里奔走着哭笑着……
写累了,我想是不是应该去附近的图书大厦买几本自己心仪的书。大年初二,不知道书店开不开门?反正离这里也不远,就去看看吧。于是,穿上棉衣下楼,开车直奔位于竞秀区朝阳南大街的图书大厦。
街上清冷,行人不是很多,路边的商铺大都关着门,幸运的是,图书大厦居然在营业。
停车进去,里面温暖如春,轻音乐缓缓回荡在整个六层大楼里,柔和的灯光下,手扶电动楼梯载着那些喜欢书的人们上下穿梭着,每层都有供读者阅读和休憩的桌椅,洁净的窗台上,花盆里鲜花盛开,书店人性化的设计让读者和顾客们感觉到浓烈的文化氛围,并且有一种如同到家般温暖的感觉。
即使是大年初二,来这里选书读书的人也真不少,还有些是十几岁的孩子们,他们手捧图书坐在花下,全神贯注地看的入迷。
此刻,我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心想这哪里是书店,分明是富丽堂皇的书籍的宫殿,有一年多不进来了,巨大的变化真的让我瞠目结舌。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
我吃过晚饭,站在阳台上俯瞰我们的城市,往南看,不远处的万博大厦巨大的方形的轮廓灯光如秀;往北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分院”的灯光大字熠熠生辉,此刻,欣赏着我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的夜景,我不由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和回忆,时光追溯到三十年前——
那时我才结婚,创业伊始,我们小两口商量好要大干一番,靠勤劳致富,于是养猪养鸡,种植草莓……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那年“五一”节前后,我和妻子天没亮就去地里摘了整整五大纸箱草莓,然后骑着脚蹬三轮车去市区卖,我们从天威路的江城路口一直往北走,就到了一个叫“西鲁岗”的村口。刚才写“西鲁岗”这个村名时,我颇费心思想了一会儿,以前挂在嘴边的这三个字竟一时想不起来了。是呀,城市经过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后,不知道有多少像西鲁岗这样的村名,被浩瀚如海的现代化建筑所淹没,不知道多少像西鲁岗这样的小村溶入到繁华的城市里。想到此,不由有一丝淡淡的乡愁袭上心头,我想,有这种乡愁情结的人不止我一个吧。
之所以选择西鲁岗这边来卖草莓,是这里有个公交站,村口路边还有好多去满城易县的客车和出租车停留,人流量很大,再就是这里当时处在城市的边缘,城管也查的不严。
草莓卖净了,天也黑下来。
我们简单吃了点饭就往回赶,我蹬着三轮车,让妻子坐在后面。夜色中,妻子看着路两旁高楼大厦上一个个亮着灯光的窗口,羡慕地说:“你说,这会儿那高楼上的人们都干嘛呢?”
我头也不回地说:“这会儿能干嘛?吃晚饭呗。”
妻子依然羡慕道:“什么时候这么些个窗口有一个是咱们的多美呀,我就要求有一个就行。”
我没有说话,一个劲儿的往前蹬。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了妻子细微的鼾声,我知道这个女人实在是累了,天不亮我们就起来去地里摘草莓,然后装箱装车。来的时候我蹬着三轮车,她在后面推着,我的左腿得小儿麻痹症有些轻微残疾,所以妻子让我蹬着她在后面推。此时,看看车上半倚着的身盖军大衣熟睡的妻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眼睛里潮乎乎的。再看着两旁高楼上一个个闪着温柔灯光的窗口,我咬咬牙,不由暗自对这个城市说,亲爱的城市,我们现在定一个约会,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以后,这些高楼上肯定有一个窗口是属于我家的,只要我不懈努力,我是绝不会爽约的。
时光荏苒,转眼儿子大学快毕业了,就在2015年10月10日,我们在西鲁岗这边的“同美售楼部”签了购房合同,也就是说在市里有了属于我们的一套房。前几天看朋友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就在我买房那年的5月,保定市新市区改名为竞秀区,冥冥中,我和竞秀真的成就了一场约会。
听妻子的话音,就知道她的信心满满的。
如今,儿子在市总工会附近的一家建筑设计院搞设计,步行回家也就四十分钟;儿媳在竞秀区一家医院上班,离我们住的小区不远;妻子看护着一周多岁的孙女,市里住几天,村里住几天,我于是有时就一个人在家。不愿意做晚饭时,我就发微信给在市里的妻子,让她多做一个人的饭,下班后我就开车去市里“楼上”吃,第二天早上再赶回村里来。
春节前,复兴路通车了,正好到我们小区门口,这样,从村里这个家到市里那个家,开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
买房七年了,从满城区村里,到竞秀区市里,这七年我们一家人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也不知有多少希望多少欢笑融进了这条奔向幸福的两点一线上。
我想,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我们还会继续在这幸福的两点一线上跑下去,也一定会让更多曾经的梦想变为现实。
2022年4月10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