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
(2022-04-28 14:10:45)
“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
“一榜九进士”是指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无锡人一榜考出九名进士,他们分别是:叶茂才、周继昌、华士标、杨应文、陈幼学、高攀龙、何湛之、华国荣、堵维垣。“六科三解元”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到万历十三年(1585年)的乡试中,无锡考中了三个第一,即三个解元:他们是隆庆四年的吴汝伦、万历四年的顾宪成、万历十三年的周继昌。
进士与解元
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宋·元以后对读书人的通称或尊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