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与安全
(2011-12-29 13:05:20)
标签:
行车事故风险杂谈 |
只要行车上路,就有风险。
今天中午从图书馆回家的路上,我们正常直行,一辆车突然从右方的停车场里冲出来左转弯,于是眼睁睁的两辆车就撞到了一起。听着稀里哗啦的声音就知道车前脸毁了,安全气囊也弹出来了。老公第一时间就回过头看后座的儿子“迈,你没问题吧?”。有点惭愧,感受到碰撞的那一刻,竟然没想起儿子。因为幻想过无数次,撞车的时候母爱可能会让我以不可能的迅速下意识的保护孩子,所以非常惭愧。
老公开车非常稳重和保守。在多伦多,因为还没有建立起“家”的感觉和踏实,加上昂贵的保险费,我们行车更加保守。但是事故还是发生了。万幸我们都没有受伤,只是受了点惊吓。而且因为对方全责,我们不用担心巨额的各种费用,心里稍安。
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看见公共汽车站等车的人在冰雪中瑟瑟发抖,我们还感叹,这种天气中,寒风中等车20分钟可是够受了。话音刚落,我们就不得不从温暖的车内出来,矗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拖车两分钟之内就到了,老公说我没打电话要拖车啊。后来才知道,人家拖车内有电话和911是连通的。你这里一报警,他那里马上就出发了,比警车还快,抢生意啊。要说这生意真值得抢一抢,把车拖到修车行,不到10公里的路程,收费约400加元,简直是抢钱。警察告诉我们有几种拖车选择,然后问我们用哪个。我们不了解情况,想人家这家既然都来了,大家收费都一样,就用他呗。于是一路上就听这个满面憨笑的家伙给我们推荐修车铺和租车行。他还热情介绍他讲广东话的老板跟我老公电话聊一聊,说出了这事都讲中文会更方便。于是这一头操着普通话,一头讲着广东话在电话里艰难的进行了半小时通话,比说英语还受苦。当然我们最后还是坚持用了自己的4s店修车和租车。
警察也不到5分钟就到了。救护车也来了,数次询问和确认我们是否真的安然无恙。
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方向盘那里向外冒烟,车内充满浓烈刺鼻的烟味儿。警察让我们去他的车里取暖,我想这事故责任清晰一会儿就好了吧,坚持坚强迎风而立。两辆车都横在马路上,加上警车和救护车,所以过往车辆都要缓慢行驶。搂着儿子缩着脖子站在风中,看见行人和司机们看我们,感觉挺傻。脑子里总闪现着在北京的时候,经常寒冬和酷暑的时候看见五环肖家河桥那里的事故现场,事故车辆里的人都站在烈日下或寒风中围着车辆转。
也没见警察拍照,也没怎么询问情况,不知道他们都干了点啥,反正嘀嘀咕咕折腾了大半小时。在责任单上签字后,两辆拖车各走各的。经过的时候看见对方那辆车侧方的安全气囊都弹出来了,车也动弹不了了,好像司机去了医院。估计没有啥事,看见他们在车外走动和说话了。迈一路计算着对方这次可能的经济损失,虽然应该都是保险公司出,还是非常于心不忍。他说这钱都可以买100个笔记本电脑了,当然是夸张,迈的价值观都是拿电脑来衡量的。
我们跟着拖车到车店,好像也没我们啥事,然后就是神速的出现了一个租车行的人。跟着他租了车,没弄清楚这租车的钱到底谁付,哪里付,心里有一点忐忑。因为三周下来,这笔钱也不是个小数目。租了车,迈立即眉开眼笑了,因为明天去吃蒙古烤肉的计划还可以照常进行。老公超级谨慎开车回家。这才发现,已经晚上六点了,我们早饭后还滴水未进呢,都没觉得饿。正好为这顿烤肉腾腾肚子。
每次节假日的时候,都念叨着开车出门要小心,怕出事。但是也邪门,这事故总是在节假日年跟前发生。可能人一轻松,满脑子欢庆的时候,就容易放松警惕,加上行车路上的时间增加,事故的几率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