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ious Tony
(2010-09-18 21:38:22)
标签:
孩子成长好奇育儿 |
我儿子“问题篓子”这绰号真是名符其实。
老公刚刚下班回到家,我正在厨房里做饭,迈在窗边向外观望。他突然大喊:“爸爸、妈妈,快来看!彗星!”。彗星?我这宝贝儿子总是能发现点什么。我正这么想着,迈着急的喊声又来了:“妈妈!快点!”
放下锅铲子,赶到窗边去看。
“嗨,这不就是飞机嘛”。说完赶紧捂嘴,有点后悔,又嘴快了。
“这哪儿是飞机呀,你见过这样的吗?”
虽然不太常见,还是见过的。不确定是什么原因,我想是空气、云层和风一起作用,让喷气式飞机的尾巴,有时细细的一条线,有时宽宽的散散的,长长地拖过整个天空。今天的尾巴,短促集中,像烟火在空中的尾巴,又像火箭发射升空时的火尾,在落日的光照中,成为橘色。
我回到厨房。儿子可不肯就此罢休,只听见他们爷俩的对话。
“爸爸,会不会是两个国家打仗了,这是发射的导弹?”
“不会的,哪儿有那么多仗可打呀”。
又不是彗星,又不是导弹,那是什么呢?估计小脑瓜有点晕,转不停。
“又一个!妈妈,快来看,又一个,它们要撞了!”
我的土豆丝刚刚放进锅里。拎着锅铲子跑到窗边。
是呢,两个喷着橘色尾巴的彗星都斜向上飞,看起来是要撞到一起了。一个导弹,一个拦截导弹呢。
一会儿,两个尾巴错开了。我赶紧回到锅边。
“爸爸,会不会是美国在发射火箭?”
“嗯——那有可能”
“爸爸,美国发射火箭,咱们在这儿能看见吗?”
“应该可以吧”
“爸爸,明天看报纸,是不是就会看到美国发射火箭的报道?”
“爸爸,上网!看一看是不是美国在发射火箭!”
......
“又一个,妈妈,快来看!”
“妈妈去不了,让爸爸陪你看吧,菜要糊了”
他爸一回到家就被我俩分裂,应接不暇,分身无术。现在我没工夫搭理他,正好可以专心坚守窗边陪儿子看彗星看导弹看火箭。
“爸爸,这个(搞不清楚到底是彗星,还是导弹,还是火箭,还是别的什么,只好用‘这个’)尾巴怎么这么短?”
“爸爸,那这个尾巴为什么那么长?”
“是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的问题”
“爸爸,你看这两个在一条线上,离得那么近,会不会撞了?”
我儿子的特点就是每说一句话,必叫一声“爸爸”或“妈妈”,直到叫应了才讲。
有时候把我烦的就好像脑袋撞了墙,一圈一圈的晕气儿往上冒。我常常压着火叫嚷“说!我又不聋,叫什么,你直接说不就行了”。
他爸也招架不住了,说:“你自己用望远镜看吧”,坐到了饭桌旁。也是,你说下班回到家,脚跟还没站稳呢,就遭到一大串的问题。
吃饭永远是最不重要的。儿子继续留在窗边认真观察。
“爸爸,又一个,你快来看!”
“我都见过了,就不再看了,你也过来吃饭吧”
“这个和别的不一样,你快过来看”
他爸拿着筷子踢踏踢踏跑过去。
......
“孩子,快过来吃饭吧,你都看到几个了?”
“这是第七个!”
好不容易坐到饭桌旁,两眼直直的,我们催促吃饭也听不见。
突然冒出一句:“爸爸,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飞机有什么区别?哪个动力更强?”
“爸爸,喷气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动力是怎么来的?”
......
迈自从三岁左右开始,嘴里的“为什么”就无穷无尽,直到现在,好奇心有增无减。
随着儿子长大,我俩的兴趣爱好渐走渐远。他的问题我多半不感兴趣,也因知识匮乏应付不了。多亏家里有个博学的老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