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篓子
(2009-11-18 15:20:28)
标签:
儿童为什么思考育儿 |
分类: 成长日记 |
这是我给儿子起的绰号。
早在他三四岁的时候,一次与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小哥哥玩,不做游戏不玩玩具,追在人家屁股后头问各种各样问题的“为什么”。小哥哥和妈妈笑称他“十万个为什么”。此后一段时间,一见面,那位妈妈就问,你们家“为什么”没出来玩啊?
“妈妈,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彩虹为什么是圆的?”,“(下雨后)为什么这儿(人行道)是干的,那儿(机动车道)是湿的?”……,一天到晚问个没完,真是烦人精。难怪一个朋友说,她做饭时因女儿的“为什么”不胜其烦,用锅铲子指着她的鼻子嚷:“走开,你要是再问我一个问题,我就敲你脑袋”。儿子的大部分“为什么”,我这里都没有答案,偶尔能回答的,也往往在解答的过程中惹出来更多的为什么。
儿子现在大了,“为什么”却没减少。“英国那么一个小岛国,为什么叫日不落帝国?”,“为什么那么多国家的国旗左上角都有相同的图案(英联邦国家)?”,“人为什么不吃人肉?”,“真空包装的商品为什么还有保质期?”,“世界地图的两边为什么是圆弧形的,包到一起对不上啊”,“死海、里海被陆地包围,为什么叫‘海’呢?”,“为什么爸爸了解你的同事,你却不认识他的同事?”……。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看书的时候、躺下睡觉的时候,他的“为什么就来了”。儿子常常在饭桌上发问,可能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人又全,人又闲。我们好不容易解释了一个问题,他低下头一口饭扒拉到嘴里还没嚼呢,第二个问题就又来了。
我就叫他“问题篓子”,儿子对他这个雅号倒是很满意。前几日,可能他又有一串问题在嗓子眼那儿排着队了,为了让我有个心理准备,凑到我身边撒着娇道“妈妈,‘问题篓子’可能要火山爆发了”,晕。
他爸算是我们家的“博士”了,可以应付问题篓子一部分的为什么,可是这小子的问题没有止境,没有边界。为此买书,可是越看“为什么”越多。不断上网寻找答案,网络可真是宝贝,否则这日子可真不知道怎么过。在儿子的不断逼问下,我这个妈妈也不得不日渐博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