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为了帮我们照顾孩子,已经和我们一起住了近七年了,尤其是婆婆,除了寒暑假基本上都在北京和我们一起住,但是在婆婆的心里,可能我们的家就是“工作场”,带孙子是她的工作,至少有部分这样的感受吧。
盼望着的暑假终于到了。放假的第二天,赶紧带儿子陪公婆回老家小住。公婆的家在一楼,炎炎夏日凉爽通透。从闷热的外面一进门,爷爷就站在客厅忍不住道:哇,这小风嗖嗖的,满脸的欣喜,眼睛都亮亮的。晚饭,爷爷不住赞叹老家的烧鸡好吃,又香肉又嫩,“不比北京的差”;奶奶让我快尝尝炒豆角,“和北京的味道就是不一样”;老家的馒头虽然长得不怎么样,因为互相粘连不利落,但是很好吃“有浓浓的麦香味儿”,之后的每顿饭,奶奶都要夸一夸虽然不同店里买来的但同样好吃的馒头,就像夸自家的孩子;老家熬的小米粥“就是香”,爷爷欣赏地搅着碗里的米粥,满意地说。我心里觉得又可乐又好笑,按他们的指点吃口菜喝口粥。
每天晚上带儿子去老家唯一的一家公园,傍晚暑气渐消,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孩子们可以玩游乐设施,广场上还有跳舞的,周边都是兜售小商品的、烤羊肉串的、卖各式小吃的,真是人声鼎沸,儿子也流连忘返。爷爷每每充满家乡荣誉感自豪感炫耀“这里比北京的公园不差”,并不断和旁边认识的人大声打招呼寒暄。
老家一楼凉爽,房屋宽敞确实,但是就是那老旧不灵的家电、斑驳残旧的地砖甚至间或的停电、冬天暖气时断时续、没有路灯的黑夜等也完全不影响他们喜欢这个地方,愿意常住在这个地方。老家的饭菜之所以“美味”,这也是跟心情心境有关系吧。爷爷奶奶在老家的勤快、积极和愉悦,都告诉我们,这才是他们的家。我们和公婆相处很好,但是我能理解他们没有把这里完全当作自己的家,就像我们在心里没有把老家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尽管老公是独子,尽管公婆常表示“什么都是你们的”。记得我工作后学校分配给一间不足8平米的小屋,屋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再没有其它,就是它,也让我流连难舍,也觉得比在其它任何地方都让我自在舒心。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就是那怕只是“草窝”的“家”所给予我们的任何华丽富贵之所都不能比的那份坦然放松、自由自在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