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高黎贡
(2010-01-24 22:14:02)分类: 副刊随笔 |
月华高黎贡
到达昆明这天是圣诞节,但我们来此是因为另一个节日——高黎贡文学节。“高黎贡”,山名,于坚按字面解释说,“高”是高度,“黎”是黎民,“贡”乃贡献。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昆明的天怎么这么蓝呀!一轮弦月高挂在摩天大楼的一角,就像一块即将消融的冰凌。要知道这可是下午四时左右。大白天能看见月亮,可见昆明天空的透明度。云南无云,只有月华如水。
开车接我们的这位老兄叫保宏武,文学节开幕式主持人叫虎良灿。听听,这分明是古代镇守边关大将的名字。如今不免改天换地,将军们弃武从文,操办起文学节来了。
活动在一家影院的放映厅举行,地毯铺就的走廊一侧悬挂着应邀参加者的巨幅照片,尺寸和气势竟超过了那些花花绿绿无处不在的明星海报。开幕式上,作家、诗人们被一一介绍,我等了半天,只是不见政府官员发言。直到开幕式结束,甚至整个文学节结束,都没有见到这一类人物亮相。自打我参加国内文学活动以来,无官员露脸的可谓只此一家,绝无仅有。“高黎贡”是地地道道的民间文学活动,或者说是地地道道的文学活动,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虽然民间,但方方面面一概和国际接轨,或者不谋而合。就像白昼的月华一样,让人赏心悦目不提。
活动期间,无非是吃饭、睡觉,几场疏密有致的作品展示、讨论会,颁奖式和诗歌朗诵。参与者进出放映厅,或在大厅里的咖啡座上就座。吸烟、交谈、切磋,一面欣赏着玻璃墙外昆明的街景和妩媚蓝天。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穿梭其间,媒体记者也不时现身。最后是“茴香之夜”,在翠湖侧畔的一家酒吧的二楼举行酒会。朗诵表演、劲歌狂舞、一醉方休。我在想,著名的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也不过如此了,大体的形制和流程几乎一般无二。据说高黎贡文学节和赞助方签定了十年的合同,将每年一届。于坚大胆放言,以后条件允许也要请不同语种的作家来参加,到昆明开会。
我个人的收获是,荣获了文学节主席奖。我非主席,于坚是主席,他把这个奖颁给了我——千万不要搞错呵。此奖见证了我和于坚基于文学的恩怨和友谊,算是一个总结。无奖金,但有一造型独特的奖杯,一枚硕大的青铜土豆。我喜欢这枚土豆,喜欢它的重量和寓意。我将把它种下去。
另一个收获是碰见了一个女性“粉丝”,用超级形容并不为过。她带来一大包我写的书让我签名。我所有的作品都在那里了,是全的,并且女孩每本都读过。攀谈起来,有的小说情节我都忘记了,她竟然如数家珍。可惜当时场面混乱,没能记住她的名字。
活动结束,我们开始了一周的云南景点旅游。按于坚的话说,云南好玩的地方太多了。这也是一个举办一流的纯粹的诱人的文学节的必备条件。会期有限,而美景无限啊。
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