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和小大人
(2008-07-31 21:45:46)分类: 副刊随笔 |
大孩子和小大人
小时候,比我大五岁的人我会觉得大得太多了,感觉不像是一代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五岁真是小菜一碟,就是大了十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你十岁的时候,十五岁的大孩子就像是一个大人。当你四十岁的时候,四十五岁的人并大不了你太多。当你有幸活到八十岁,一个八十五岁的老头说不定看上去比你还年轻。而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哭着喊着说他和一个八十岁的老头之间有代沟,那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因此代沟是不能用年龄差距计算的,至少也得被除以双方年龄相加的总和,得数越小代沟就越大。比如:10+15=25,25÷5=5;80+85=165,165÷5=33,前者(十到十五岁)的代沟肯定更大,大得多。如果说代沟意味着交流的障碍,不用担心,最佳的办法就是增加年龄。比如说,你和你的父母有代沟,只须耐心等待,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多年以后这代沟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于消失。不是说你有了孩子才能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就算你没有孩子,时间一到,理解也会自然降临。就父母这头说也是一样的,不要怕和孩子之间有代沟,只盼他们快点长大,而自己老去,问题必定迎刃而解。
在代沟成为问题的阶段,比如父母中年,孩子年少,我们首先应该欣赏这种有差别的美。孩子羡慕父母的成熟,而父母赏识孩子的天真,因为有一天,当父母七老八十,孩子日见老态,互相欣赏起来就没有多少余地了。因此沟通有必要在彼此肯定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一方否定另一方。消除差别的努力不仅霸道,也不会成功。应该互相买账,承认对方的“那一套”。孩子觉得父母老朽,而父母觉得孩子幼稚,就是拒绝沟通。一个孩子如果有一对和他一样稚气的父母是很不幸的。一对父母如果有一个像他们一样老练的孩子也很可怕。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反感、排斥对方,倚老卖老或者倚小卖小都同样的不妥。
就沟通的可能性而言,我觉得有必要提醒父母和孩子——不仅是父母和孩子,也包括所有的中年人和青少年。上代人看起来事业有成、正经八百,肩负着责任和重担,实际上他们也是孩子。不是说他们曾经是个孩子,而是现在就是。成功时会像孩子一样地欣喜若狂,失败了也会痛哭流涕。他们会犯错,会感到孤独,会觉得没有把握。只不过他们的父母老了,或者已经过世,下一代以至整个社会都把他们当成了顶梁柱。本质上的孩子因此受到压抑,被尽量地掩饰起来。了解这一点,是下一代和上一代沟通的前提。否则的话就只有抱怨,而没有同情。
上一代也要意识到,下一代是未来的成人,将接管成人世界。变化不是一个晚上发生的,实际上从现在就已经开始了。无论如何,下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强、更有力,除非你不承认有“进化”这回事。你所面对的不是不肖子孙,而是天生的主人翁。了解了这一点,就会少一点沮丧,多一点尊重。
总之双方都应该换一副脑筋,成人——孩子的两极世界不过是大孩子和小大人的世界。如此理解沟通才会成为可能。
20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