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25日(再说语言)

(2008-07-25 21:12:28)
分类: 日记

    翻马原的《阅读大师》,其中有一个地方他谈到“虚构的语言”很有意思。

他说非虚构的语言是“通过式”、“说明式”的,而虚构的语言则强调“储存、保留”。

非虚构语言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承上启下,连接上下文,并且意思明确;

虚构的语言则能独立存在,意思相对宽泛。

————

所谓“虚构的语言”就是小说的语言,

在中国作家中对语言这个层面有所关注的真的不多。

小说要“耐读”,语言的层面是少不了的,它不仅仅是叙述的工具,也是目的之一种。

有魅力的语言的确“储存、保留”了某些东西,需要咀嚼。

语言的确需要有筋骨、有韧性、有内容,而不只是为了“通过”。

语言既要有滑翔的快感,也要有阻力,有一定程度的对抗性。

这和词汇量无关,仅仅和语言方式有关。

语言这个微观的层面其实气象万千,方式的变换、携带的信息以及独立的姿势都能造成奇妙的效果。

和写诗一样,一竿子到底的写法总是靠不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