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立春》/罪恶和苦难)
(2008-07-16 21:13:51)分类: 日记 |
追求深刻这没错,但以为丑恶或人性恶就是深刻却不敢苟同。
比如韩国人的《密阳》,无比残酷,却不让人讨厌。
这涉及到苦难与罪恶的区分,同是不幸,前者是无辜的,后者则令人厌弃。
有一种目光,看待罪恶如同苦难,看出其中的受难成分,这目光便是超越性的。
另一种目光把受难便成罪恶,缺乏同情或者感慨。
人的现实的确是值得感慨的,可悲可怜可叹,当然也很可恶。
薇依说过,耶酥把世间的罪恶化作加于自己的苦难,但一些人把普通的苦难变成罪恶(大意如此),
这便是圣人与恶人的不同。
被罪恶残害的人是无辜的,罪恶在受伤害者那里呈现为苦难,
但这股不幸的、强加的力量必须重新作为罪恶转移出去。
不转移,就这么受着,就是圣人之道。
圣人的眼中只有苦难而无罪恶,即使是恶贯满盈的人也不过是不幸强力的载体,恶魔的邪恶来自别处。
超越的行为和超越的目光在此统一起来。
深刻的作品就是要揭示这种人背后的非人的东西,具体的个人无法对此负责。
前一篇:7月12日(写法和形式主义)
后一篇:小议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