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月7日(重复阅读/再现/能“吃”的小说)

(2008-06-08 21:46:33)
分类: 日记

 

今天是全国高考日,这个日子和我完全无关,但却觉得有所不同。经常是这样的,比如节日、公众纪念日,气氛会改变。可见人在心理上绝对是社会性的。所以不要说某个日子毫无意义这样的话。

 

重复阅读是一个好习惯,可惜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屑于此了。村上春树经常阅读菲茨杰拉德,据他说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他读了十几遍。这是一个笨办法,却很有效。读十本不一样的书也许远不如读十遍你所中意的同一本书。博览群书增长的是聪明,反复阅读则是智慧之道,当然得是一本能唤起你热情的经得起阅读的书。通过这样的阅读书就进入了你的身体,改变你,成了你的一部分。也许这是关于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

需要找出那些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我反复阅读过薇依,小说类则几乎没有。这恐怕也是我写作小说不能完全自如的一个原因。

 

再现,或者现在时在小说中非常重要,对白则是再现的典型方式。再现和叙述不同,后者告诉你,前者则表现给你看。再现是表现性的,表现主义的。读者需要自己去体会,完全的直接告知会觉得索然无味。在书中经历,而不是在书中获得有关的信息。

一般来说,叙述是站在作者这边的,容易体现主观性和风格,体现语言的快感。所以,它既低级又高级。低级在于,任何一个初学者都会以叙述开始。高级在于,任何一位大师都是由他的叙述风格来鉴定的。我们是初学者还是大师?我们以为自己是大师,其实不过是初学者。再现,则属于小说写作的技术层面,热衷此道的人是匠人。人们更愿意当大师而不愿当工匠。匠人就是以特别而精良的制作取悦于使用者的人。读者就是使用者,他们天然地站在制作效果一边。这制作效果就是是否有可能深入地阅读。读者喜欢再现,喜欢对白,再此前提下追究成败。

 

你是想写一本具有阅读可能的牛逼的书呢?还是想把自己的名字和“伟大的文学”联系在一起?这的确是两种思路。后者是不用考虑阅读的,只须考虑有关的权威鉴定即可。前者则在被切实阅读的范围内追求其中的精湛、奥妙。所有有关小说的倾向都是在某种期待和召唤中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权威的期待和召唤,或是读者的期待和召唤。当然在读者中,期待有所不同,甚至很不相同。有一种专门阅读小说的读者,是小说阅读中“人精”,他在要求你。一般的读者则受惠于这种要求,使得有更精良的小说满足他更深入的趣味。犹如宫廷美食是满足帝王的,但平民百姓亦能享用,亦能品尝出它的好来——也许需要学习,但并不很困难。而那些只能看不适合于吃的关于吃的排场和仪式则另当别论。

要写一种能够“吃”的小说,并尽可能地满足最敏感挑剔的“舌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