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基督徒的坚定信念:神必定看顾
(2016-11-23 20:13:46)分类: 时事随笔 |
19.基督徒的坚定信念:神必定看顾
《创世纪》第37-50章,重点讲了雅各——以色列及其儿子约瑟在埃及发达后对于本家一族的宽恕和回报。从文学性上讲,这一部分也十分地生动好看,从神性上讲,就是宽恕,以德报怨,坚守神必定看顾的信心,这一点,无论从属世的心理学,还是属灵的神学,懂得,理解,也能有如此的信心,都是大大地有利于人生和人性的。
话说,雅各娶舅舅的两个女儿,利亚和拉结,与拉结婚后生育了约瑟,意为增添。这个约瑟是雅各十分疼爱的。雅各与两个妻子和妻子的使女,共生育了12个儿子,日后这12个儿子,便成为以色列人的12个支派。
雅各对于约瑟的这种疼爱,招致了弟兄们对于约瑟的嫉妒和仇恨,意欲杀死他,但将他设计带到荒野时,遇到了埃及人,其中的一个弟兄心生怜悯,便要其他弟兄不要杀死他,不如把他卖给埃及人,事情就这么成了。
约瑟在埃及以他的德华和智慧,也得着了神的恩赐,以他靠着神解梦,赢得了埃及法老的器重,并授予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权利。看《创世纪》第41章33-46节的记述:
约瑟就法老关于全埃及未来的14年中,七个丰年接着七个荒年的梦象对发老说:
法老和他一切臣仆,都以这事为妙。
法老又对约瑟说:“我派你治理埃及全地。”
法老对约瑟说:“我是法老,在埃及全地,若没有你的命令,不许人擅自办事(原文作动手动脚)。”
法老赐名给约瑟,叫撒发那忒巴内亚;又将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他为妻。约瑟就出去巡行埃及地。
天啊,约瑟即得了这样的权柄,岂不可以任意驰聘全埃及了么?!经文还紧接着介绍了约瑟此时的时年:
约瑟见埃及王法老的时候,年三十岁;他从法老面前出去遍行埃及全地。
约瑟真是得神的护佑和恩赐啊,这不就是少年得志吗?!
约瑟的一生,经文描述的很充分,很生动,也很感人。因着约瑟在埃及的作为,以色列民在埃及地得到了兴旺的发展。后来雅各与其他儿子也得到了约瑟的救助,约瑟也饶恕了他兄弟们的过犯和罪恶。而约瑟不是将这些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说:“我岂能代替神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天的光景。”
我们中国有句话形容这种人:“德高望重”,约瑟就是这样的人。
中国还有句话:“仁者寿”,仁义的人,往往都长寿。约瑟活了110岁,看到了第三代的子孙。他直到死时,依然眷顾着家族,并对他们说:“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顾你们,领你们从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
《圣经》启导本解释约瑟时说:约瑟临终说的“神必定看顾”,是自古迄今信靠神的人响彻云霄的见证。神的确看顾一切属他的人。(启导本,第104页末)有过教堂生活或说属灵生活的人,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人没有这样的见证的,或大或小,无论是现实世界的,还是灵界的。
现在,很多微信在传:科学家研究得知:意念对健康影响,大到不可思议。其实活的长寿的人,往往都首先是心理健康,精神力量强大。其中:信靠神,或我们中国人说的老天爷,就是这种力量的源泉。
好了,《创世纪》就写道这里。《创世纪》作为《圣经》的开篇,史前的部分,感觉是后来加进去的,是很虚着写的。它的重点也在亚伯兰——亚伯拉罕以后这个家族的发展和家族几个代表性人物的德华和生平事迹的介绍上。也强调神的大能,神的带领,给人的感觉是写着写着,或说着说着,感觉需要往前找补,于是就把神造天地到造亚当夏娃,给造出来了,这很有意思。
果然,本人也是写着写着,也往回找补,正是这样,《创世纪》被“大家相信是摩西所编写的”,而此阶段,摩西还没出生。所以吗,神造人,人也造神。(见启导本,第27页右栏末)
中国人,很早就是现实主义统治人心,浪漫主义一直没能大行其道,不像西方,神话或者神化,一直在近古都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无论是对于文学艺术、建筑,还是在人们的心理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中国人,的确有自己对于世界、对于宇宙乃至个人内心的小宇宙,有更理智的思考与描述。《圣经》,是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甚至伊斯兰教都尊崇的经文,都认为《圣经》是神启示人写的,一个字都不可以更改。
中国的儒家对于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有极根本的支撑,道教属于中国的本土宗教,它主张大象无形,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即事物不是一定是这样,一定是那样。如《易经》所说的,变,则是一定的;佛教,从印度传来,被大大地中国化了。佛教,真正懂得它的人,都在“真佛无相”的境界。所以,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在读《圣经》时,读不下去,觉得有隔膜。其实,理解《圣经》,别拿中国文化的真谛去判断《圣经》的短长,而以以色列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来读,来借鉴和吸收它的有益成分,那就会有根本的尊重和于我们有益的营养吸收。
《圣经》是人写的,是人受到上帝的启示而写的,这在基督徒心目中是很神圣的。
而中国人怎么看经书教义。六祖慧能在《坛经》般若品第二中说:“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书,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
看到这里,对于《圣经》的神秘性,就应该了然于心了。不论如何,有时间有心愿的方家,不妨都来读一读。可以放言:真正读进了《圣经》,对于西方人的人性和处世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便有了根本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