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清御窑画师任焕章东篱菊隐人物帽筒赏析

(2022-09-07 11:19:50)
标签:

浅绛彩瓷

御窑画师

任焕章

收藏

分类: 集雅轩
晚清御窑画师任焕章东篱菊隐人物帽筒赏析

晚清御窑画师任焕章东篱菊隐人物帽筒赏析

此帽筒任焕章画陶渊明东篱菊隐图。两棵古树下,陶渊明鬓须银白,身着黄袍,体态雍容,手执菊杖,与一侧立红衣白裤高仕赏菊。右边东篱下一童子朱唇点点,笑意柔柔,手提一篮刚刚采摘含苞怒放的秋菊。画面布局疏朗,错落有致,左边两棵大树与侧后高大的洞石使画面愈显厚重,后面围篱,虽时值深秋,别有情致,为精雅之作。题款“庚辰(1880)秋,巍山任焕章作。”印章:焕章。底款:陈和顺造。渊明爱菊完美表达了1000多年来中国文人阶层的价值取向,时至今日,依然经典,我们对不为斗米折腰的文人士大夫精神依然会表达最深的敬意。

晋人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田园,他的诗歌,连同他的那份悠然,充满了无尽的生命美学思想,一并成为后人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尤其是其著名诗篇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道尽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老庄思想。从此,渊明爱菊就成了丹青妙手钟爱的创作题材。

东晋诗人陶渊明隐居田园,酷爱菊花。每当秋季来临,他家门前的山坡上绽野菊,竞艳争芳。他时常踏露采菊,和酒而饮,对菊而歌,写下许多咏菊的诗篇。“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流芳千古的诗句,描述了他忘情于世事、悠然而自得的淡泊与闲适。据现代著名作家和盆景专家周瘦鹃所考,陶渊明是历史上第一个爱菊成癖的诗人,“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自从有陶渊明对菊情有独钟,东篱之菊就成了君子之花,“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的菊花便成了不慕名利、志存隐逸的象征代表着孤标傲世,代表着疏野顽强。人们吟其色,颂其姿,咏志抒怀,纷纷赞美菊花天姿高洁、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

任焕章的高仕人物作品,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在刻画名仕的外貌中,表现魏晋风流,把心中的名仕风范传达给世人名仕不拘儒家法礼,树下、山野、缓坡随意或跪坐,或站立,或手捧典籍,或赏菊观景,都是那样的仙风道骨,隐逸安闲、返璞归真,成为寄托情怀、抒发己意的经典意象。正谓受人推崇的竹林七贤、清谈名家、书画大师、重臣名将,几个不是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的极致者,几个不是以“无”为本,与“道”合一,超越目的,弃脱利害,自事其心,又率性而行之人。任焕章作为文人派瓷画师的先驱懂得追求观念的外化形态,我们所见到的浅绛高仕图,正是老任心中名仕外化形态的寄托。

这幅东篱菊隐图,设色淡雅,人物脸部非常的细腻,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人物衣纹流畅自如,遒劲有力,简练传神,层次感和立体感极强,使“淡描法”线条构图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体现,笔墨中透出任氏对人物画神情把握的精妙,传达着他内心的清明与丰厚这种造型能力远远超出了形的本身,取得了形象与动作、神态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尤其面部刻画采用了半工半写的巧妙技法,又融合了“写意法”的疏放笔墨,使人物面容、眼神、发髻习习如生,情态毕现,颇为动人,反映出了任焕章在逸笔人物方面的别具一格,非比寻常的卓异成就。任焕章这幅赏菊图,为我们觅得精神的归处,使人向往而又达于静宁。

任焕章,字巍山,号南樵或南樵子,斋名:南樵书屋。晚清在御窑厂任画师,善人物山水,所绘人物仙风道骨,山水意境悠远。为浅绛文人派瓷画师的先驱,也俗称浅绛彩瓷名家中的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