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胡献雅赠送潘文复墨彩茶杯欣赏

标签:
国画大师胡献雅水墨画收藏 |
分类: 集雅轩 |


胡献雅大师创作于八十年代初的《山高水长》墨彩山水茶杯和《秋江》墨彩芦苇翠鸟茶杯,是赠送给曾任艺术瓷厂总工艺美术师、艺术瓷厂厂长潘文复的,见证了大师之间的友谊。茶杯胎釉如玉,浑厚饱满。《山高水长》杯体采用大写意通体描绘了山间开合一江春水的景色,杯盖用简笔绘两叶扁舟和岸边山色。落款“文复同志正之,癸亥春月。献雅画。”《秋江》用小写意描绘了风华正茂的几簇芦苇和一只翠鸟,杯盖上也绘几簇芦苇和一只翠鸟。落款“文复同志正之,一九八三年春月。胡献雅画。”
胡老研究中国书画70余年,所画以花鸟、山水为主,初学唐宋以来名家笔墨,后研习西画表现手法,苦于探索,自成一格。从其花鸟、山水画运笔用墨,可知其笔墨功力深厚、力透纸背、放笔直取、大气磅礴、淋漓尽致、雄浑朴厚,壮美之中透出清逸。晚年的胡献雅画技高超,画风恬淡清逸,古朴苍劲,许多作品显示了他以独胜巧、以朴胜艳的功夫,既有装饰美又有现实感,充满了诗情画意。
胡老在这幅《山高水长》大胆采用了泼墨,利用泼洒墨色产生的浓淡痕迹,再用大写意将其收拾成一幅别有意趣、可游可居的山水画。右岸山岩耸立,险峻叠嶂,亭台顶立,寥寥数笔勾画了两棵斜插侧崖的古松;远山及左岸以淡墨横扫,山地之间,计白当水,山水相连,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与之呼应用简笔点成的四帆渐远小舟。浓墨与淡墨相交处,湿笔相接,自然融合,相互渗透,大气磅礴。浓淡墨成为画面的主角,传统皴擦、勾勒技法则成为画面的点缀,对山石、树木等细节的描绘被弱化或忽略。正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小见大,以平见奇,深邃博大,折射出胡献雅平凡的人生,宁静致远,修养极高。
《秋江》图绘芦苇翠鸟,画面呈墨彩色调,显现素雅清秀之美。中锋用笔,笔力雄浑、酣畅,叶随风势,舒展飘逸。花叶点面结合,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翠鸟歇息、惊飞,使画面动静相宜,一派生机。芦苇翠鸟虽大刀阔斧,却笔笔到位,芦苇杆的圆韧,叶片的挺刮,芦花的轻软,因表现精湛,犹如可握在手中,几条短线点出翠鸟,跃于瓷上,笔法和芦苇既和谐又对比,墨彩浓淡相扶,浑厚中见华滋,既有令人回味的画味,又呈墨彩之美,虽为小品,线条顿挫之间,墨色深浅之中,令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此间之美丽“远非纸绢水墨所能企及”。作品达到了“以笔取形,以墨取色,故画之色,非丹铅青绛之位,乃在浓淡明晦之间,能得其道,则情态比见远近与此分,精神于此发越,景特于此鲜妍”的最佳效应。
潘文复,原籍江西波阳,1938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195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成为首届学员。1962年毕业分配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他曾任艺术瓷厂总工艺美术师、艺术瓷厂厂长、香港合资企业“艺宝陶瓷有限公司”中方代表、副总经理,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景德镇美协理事,1978年被授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于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3月因病故世。
胡献雅(1902-1996),字正民,中国国画大师,江西省南昌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全国美术协会成立发起人之一并为第一届理事。1943年任国立中正大学名誉教授,并受教育部之命,画赠美国、英国贵宾,同年创办立风艺专并任校长、教授。1958年主持创办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授,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和名誉主席、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江西省画院名誉院长、庐山画院名誉院长、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人大常委等职,是刘海粟、潘天寿的得意门生。擅长花鸟、山水、书法。画风笔简意深,雄健拙朴,被国内外誉为“当代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