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绘瓷名家陈松墨彩山水画赏析

标签:
浅绛彩瓷陈松山水画墨彩山水收藏 |
分类: 集雅轩 |




这是一幅冬日山村之景,湖水环绕,林木苍劲,近岸草堂掩映于树丛之中,山峦叠谳,泉水渍涌,亭阁耸立,云雾飘忽。远方群山烟林,渐远渐淡,没入天际,意境清幽。全图笔墨工细秀逸,构图新颖,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江南冬季明净寥落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为陈松山水画优秀之作。款识:“拟黄鹤山樵法。陈松。印章:岩。”题跋:“采樵歌效竹枝体。利斧樵山得大枝,良媒结好有佳期。十八女儿空谷里,玉面花颜谁得知。古巢散人。印章:岩。”
陈松作品一般采用墨彩横点拟米芾(南宫)、高克恭(房山)的米点山水,把林峦烟雨表现的精深娴熟,显得气韵闲逸、随性写意。再是拟清四王(主要是王时敏(烟客))多使用墨彩勾勒山石树木间或使用绿彩点缀其间,用醒目的红彩点画行走在山中的高士以点出画眼所在;或使用单纯的蓝料彩(或绿彩)以细笔勾勒显得工细清雅,更具王烟客之神韵。这幅墨彩山水图却是“拟黄鹤山樵法。”即“元四大家”之一的王蒙,以此滋养自己的画笔,加自己创意的独具风格之创作,是以少见墨彩精细的笔触王蒙山水的经典之作。陈松笔墨技巧的多样性,不能不为后世画人折服。
从构图上,努力变换皴法,变换细节,既有强度,又不失清晰分明。这幅画采用“简洁的意笔山水画风格”,以淡墨表现江南冬日草木萧瑟但蕴含生机的景色,或笔意蓬松,或水墨淹润,或细密工致,均有一种苍莽深秀中见润泽的感觉,甚至可以看到赵孟頫清逸简淡的影子,反映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眷恋,对于隐居生活的流连,表现了古人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归宿,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
陈松,字雪岩,陶峻,号古巢散人、灵谷外史,斋名江春画舫,活跃于民国早期,擅山水,攻书法,广习历代山水画稿,其山水,无论是清四王笔法还是宋米家笔法,在瓷画上都自成一体,特别是其书法,大都取自于唐人孙过庭的《书谱》,长段题跋,学王羲之一派,行草兼善,颇见功底,喜用单色绘画。陈松在由浅绛彩到新粉彩过渡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艺术成就在晚清民国瓷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黄鹤山樵”是元代画家王蒙的号。王蒙(1306一1385年)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俯、外祖母管道升等多位家人都是著名画家。元末官理间,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的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出任泰安(今山东)知州。被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王蒙工书善画,能画人物,尤精山水,以董源、巨然为宗。为“元四家”之一。王蒙曾隐居黄鹤山30年,过着山野渔礁樵生活,使王蒙作山水画时“万壑在胸”,善为山水“传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