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柳青
柳柳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01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绘瓷名家陈松墨彩山水画赏析

(2018-09-15 10:47:15)
标签:

浅绛彩瓷

陈松

山水画

墨彩山水

收藏

分类: 集雅轩
民国绘瓷名家陈松墨彩山水画赏析

民国绘瓷名家陈松墨彩山水画赏析

民国绘瓷名家陈松墨彩山水画赏析

民国绘瓷名家陈松墨彩山水画赏析

这是一幅冬日山村之景,湖水环绕,林木苍劲,近岸草堂掩映于树丛之中,山峦叠谳,泉水渍涌,亭阁耸立,云雾飘忽。远方群山烟林,渐远渐淡,没入天际意境清幽全图笔墨工细秀逸,构图新颖,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江南季明净寥落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陈松山水画优秀之作。款识:“拟黄鹤山樵法。陈松。印章:岩。”题跋采樵歌效竹枝体利斧樵山得大枝,良媒结好有佳期。十八女儿空谷里,玉面花颜谁得知。古巢散人。印章:岩。

陈松作品一般采用墨彩横点拟米芾(南宫)、高克恭(房山)的米点山水,把林峦烟雨表现的精深娴熟,显得气韵闲逸、随性写意是拟清四王(主要是王时敏(烟客))多使用墨彩勾勒山石树木间或使用绿彩点缀其间,用醒目的红彩点画行走在山中的高士以点出画眼所在或使用单纯的蓝料彩(或绿彩)以细笔勾勒显得工细清雅,更具王烟客之神韵。这幅墨彩山水图却是“拟黄鹤山樵法。”即“元四大家”之一的王蒙,以此滋养自己的画笔,加自己创意的独具风格之创作以少见墨彩精细的笔触王蒙山水的经典之作。陈松笔墨技巧的多样性,不能不为后世画人折服。

 重峦叠嶂,流泉飞瀑,为画家心目中的理想仙境。陈松虽云仿自元人黄鹤山樵,即王蒙,实际上是集古人大成之作。图中不仅有王蒙细密的笔墨,还有五代董源和巨然气势雄伟、于严整中求变化的构图,明董其昌所提倡的书卷之气亦迷漫于清疏秀逸的意境中。此图表现出陈松成熟期的山水画风貌和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山峰起伏,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其山或浓或淡,都以干而枯的笔勾皴,疏朗简秀,清爽潇洒,远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见笔痕。水纹用浓枯墨勾写,偶加淡墨复勾。树干或两笔写出,或没骨写出,枯叶或横点,或竖点,或斜点。山和水全以干枯的线条写出,无大笔的墨,惟树叶有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远处的树有以浓墨点后再点以淡墨,皆随意而柔和。

从构图上,努力变换皴法,变换细节,既有强度,又不失清晰分明。这幅画采用“简洁的意笔山水画风格”,以淡墨表现江南冬日草木萧瑟但蕴含生机的景色,或笔意蓬松,或水墨淹润,或细密工致,均有一种苍莽深秀中见润泽的感觉,甚至可以看到赵孟頫清逸简淡的影子,反映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眷恋,对于隐居生活的流连表现了古人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归宿,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   

   在笔墨上,陈松擅长书法尤以行草功力深厚,从其画作的落款和绘画本身的笔墨亦能领略其风采,从用笔上可以看出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用笔之效能,笔尖、笔肚到笔根尽显毛笔之功能,通过苍毛的、蓬松的、干渴而有滋润的笔墨充分地表现出南方植被浓郁苍劲的山水景致。用墨上,他将巨然开创的焦墨混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点线交织的格局使画面更显丰富、耐看。他那层层深入的墨韵又使得画面浑厚苍郁,形成松而不散、毛而不涩、干而腴润、虚而盈实的笔墨图式。在山石的皴法上,陈松大胆地熔前人创造的披麻、鱼鳞、牛毛、云头、解索等皴法与一炉,别开生面,这一点,在民国画派中也是卓然独步的。    

陈松,字雪岩,陶峻,号古巢散人、灵谷外史,斋名江春画舫,活跃于民国早期,擅山水,攻书法,广习历代山水画稿,其山水,无论是清四王笔法还是宋米家笔法,在瓷画上都自成一体,特别是其书法,大都取自于唐人孙过庭的《书谱》,长段题跋,学王羲之一派,行草兼善,颇见功底,喜用单色绘画。陈松在由浅绛彩到新粉彩过渡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艺术成就在晚清民国瓷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黄鹤山樵”是元代画家王蒙的号。王蒙(1306一1385年)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俯、外祖母管道升等多位家人都是著名画家。元末官理间,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的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出任泰安(今山东)知州。被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王蒙工书善画,能画人物,尤精山水,以董源、巨然为宗。为“元四家”之一。王蒙曾隐居黄鹤山30年,过着山野渔礁樵生活,使王蒙作山水画时“万壑在胸”,善为山水“传神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