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早期御窑画师程万年山水帽筒赏析

标签:
浅绛彩瓷御窑画师程万年程衡收藏 |
分类: 集雅轩 |


程万年,名衡,字万年,号南山。作品活跃期为1876(光绪2年)-1889年(光绪15年),光绪早期御窑厂大名家,擅长浅绛瓷绘,题材多以山水、花鸟为主。
程氏无俗品。就程氏而言,程万年应是除程门之外拔乎其萃的人物了。但程万年流传至今的山水作品相对较少,笔下作品常常不循常例而出人意表,任性地往瓷上画了去。此帽筒采用的是“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近处河岸嶙峋山石上三两枝古树,中间留白作湖水,远处几抹小山,画面简洁,文气十足。湖中云浪浩浩,只有一只小舟行于湖心,舟上豆大小人。水畔几茎赭苇,岸树木成片,郁郁葱葱。垂直的树和水平的远山近坡,形成了稳定的构图,使得画面平稳和谐。程万年山水得力于沈石田,善于用点。细密的浅淡青、赭蓝相间的小胡椒点,将自然风光巧妙点缀,十分增色。同时利用大块留白,使画面的主题升华。湖水涟漪,有愁思千顷,随波荡漾,难濯难洗,从而达到较高的意境,使人们观赏之中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署款:“时在庚辰(1880年,光绪6年。)仲夏月三日。拟云林画法。程万年作。章:程。”
蘸水笔吕师十分推崇程万年:“南山的绘画要较雪笠严整重拙,明显受到了明人沈周的影响,用笔浑厚拙朴,不拘小节,但是处处见其用意,不失法度,书法学苏米,不像后世画师率尔之作,极为谨严,整体水准较之程门父子亦不多让也。”这只帽筒绘画仿倪瓒画法,构图平远,景物极简,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侧锋以干笔皴擦,画山石树木,基本上不用湿墨渲染,全用皴法,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外落寞而内蕴激情。正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萧条淡泊的气质。作品中树木先以淡湿的墨勾勒,然后用枯浓的墨复勾,若即若离的复加笔道虽极为疏松。山石以披麻中兼以横纹折带画成,皴法清逸。在山石结构的关键处,干笔皴擦,惜墨如金,形成“干中见湿,躁中带润”的笔致,层层叠加,于松秀中见浑厚与凝重。大面积的峦头的皴笔,墨色淡逸,为焦墨苔点留有余地。因此,画中土坡与山石整有种微茫飘渺的情趣。
浅绛山水瓷画一般的画家不敢只画山水树木,害怕画面缺乏生气,显得死板。但是,清初的艺术评论家笪重光在其论著《画荃》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谈的就是虚实相生的问题,所以敢于不画行人、飞鸟、走兽的往往是山水画高手。观程万年的这幅山水画,可以强烈的体会到一种幽静、阔达,虽没有雄伟高大的山峰,没有郁郁葱葱的树木,但更多的表现出平淡与幽静,能把我们的视觉带入远处,一种无边无际的远,能让我们的心情变的平静。这种画面风格是程万年对人生的认识对自然的感悟,从他“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画旨来看,他所追求的并不是客观物的形似,而是在于自身逸气的抒发。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江苏无锡人。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有《清閟阁集》,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