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鈥 随着皮克斯《寻梦环游记》的逆袭,11月档期在高票房和好口碑中稳妥收官了。接下来的贺岁档,并没有落空之势,整个12月目前为止有40余部电影上映。《芳华》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再次定档,让国庆档的硝烟又再次弥漫了。
回顾十一月,院线片单实在令人着迷,好电影层出不穷,题材也犀利丰富。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便是聚焦少女性侵题材的电影《嘉年华》,恰逢电影上映,社会发生多起幼儿园虐童事件,一切仿佛是天意。由于题材毕竟不是市场青睐的,电影排片和票房也并不如意。
鈥
拥挤的贺岁档
谁能想到,拉开贺岁档序幕的,是两部“非典型电影”——《极限挑战》大电影《这就是命》和郭德纲《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
有意思的是,就目前点映的反馈来看,都表示“笑料很足,值得一看”。但由于综艺大电影的差印象,还是让人隐忧:真的一改往日一周拍出一部长片的套路?
根据猫眼资料显示,12月将有40余部电影上映,国产片花样百出,进口片丰富多彩,但狭路相逢好电影胜。
贺岁档的说法,源于冯小刚和成龙等自有作品导演们。08年跨越09年的贺岁档,票房高达14.7亿,涨幅高达百分之五十。
至此形成了一个故有档期——贺岁档,也成了各大电影争相进驻的时段。无论从观影人次还是票房产出,都远高于其他档期,谁都想趁此机会分一杯羹。
此次,从12月一日开始,仅这一天,就有13部电影同时上映。孰好孰坏,票房成绩在首周结束就能见分晓。
此前因迪丽热巴、王俊凯等备注关注的改编电影《解忧杂货铺》也定于贺岁档,迪士尼首部华语爱情电影《假如王子睡着了》也令人期待。
鈥
如果说这些国产片都属于比较轻松的电影(这里的轻松指的是投资和题材),那么十二月档期就有大投资大阵仗大题材来压轴。一边是冯小刚“敢为天下先”的涉及越战、退伍军人、文革等敏感话题的《芳华》,另一边是陈凯歌六年磨一剑、投资近10亿的魔幻大片《妖猫传》,按真实比例还原长安城,展现盛唐风貌。这还不够,还有徐克监制的《奇门遁甲》。
除此之外,进口片也不甘示弱。今年奥斯卡影帝种子选手加里·奥德曼主演的《至暗时刻》,美式幽默的《帕丁顿熊2》和传记动画电影《至爱梵高》等等也都扎在了这一档期,和国产电影一决高下。
有选择才会省钱
整个12月,题材各异,人人都能找到对胃口的下饭菜。
这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喜事,看自己想看的,满目琳琅,有得挑。但对于电影发烧友来说,刷遍院线似乎是理想状态,但时间金钱未必允许。
于是我们为大家做一些客观理性的推荐,希望让大家能够规避没必要看的,不放过值得一看的。
先说说大片。
《至暗时刻》自从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以来,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主演加里·奥德曼是奥斯卡影帝呼声极高的人选。《纽约时报》称赞为“很少有演员能像他这样将自己的血液、汗水、眼泪都投入到一个角色中。”
影片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从丘吉尔为视角讲述他如何解决二战期间最棘手的法西斯战争。
如果是剧情片爱好者或者是演技派痴迷者,那《至暗时刻》实在值得一看。
前文提到的《帕丁顿熊2》也非常值得一看,2014年这只可爱的大熊圈粉无数,三年后又重回大银幕。烂番茄新鲜度100%,MTC90分,成绩相当不错。
鈥
制作团队全部是原班人马,继上一部秘鲁小熊来伦敦寻亲的故事后,继续温情路线。如果最近被现实社会虐到生无可恋,可以去看看此类治愈系暖片缓解一下。
和《帕丁顿熊2》同天上映的还有纪录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作为世界第一部全手绘油画电影,从年初开始就饱受赞誉,更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拿下最佳动画大奖。
别的不说,单单是“耗时6年,由125位艺术家,根据120幅梵高原画,打造成6500幅油画,以每秒12幅油画的频次展现视觉效果” 这个数据,就值得去电影三刷。
鈥
无论如何,贺岁档还是国产片的天下,期待值也似乎高于进口片。
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打破了很多销量纪录, 2016年确定拍成国产电影以来,一直饱受争议。
但是据了解,东野归吾对这个电影剧本“一见钟情”。
卡司阵容非常新鲜,王俊凯、迪丽热巴和90后老戏骨董子健,三个人都是鲜肉鲜花里演技风评还不错的,加上不错的剧本,电影很可能成为票房黑马。
别的不说,王俊凯粉丝的战斗力,众人皆知。
还有一部值得说一说的便是吴君如导演的《妖妖玲》。她老公陈可辛是大导演,自己也是一顶一的喜剧演员,此次自导自演,老公当监制,还邀请了一众喜剧咖加盟,效果可能会蛮不错。
对了,这部电影编剧是著名网红papi酱,短视频的笑点和大银幕的笑点千差万别,考验papi酱水平的时候到了。聽
但有一个很常规的问题是,演出阵容非常混搭,沈腾、张译、网红papi酱、吴君如好多人出演,又好像有烂片之态。能不能卖座,还要看笑点是不是深入人心。
鈥
还有一大堆比如徐克的《奇门遁甲》、成龙的《机器之血》、前任系列3《再见前任》、日本动画《烟花》、施瓦辛格的《空难余波》……都可以看看,但不是很必要。
迈向550亿
前不久,中国电影产业票房突破500亿的新闻让人振奋。2017上半年,鲜有票房口碑上乘的影片,只靠《战狼2》力挽狂澜。
下半年,十九大召开后,众多题材纷纷上马,给了观众更多选择和期待,口碑之作层出不穷。
综合来看,这个贺岁档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题材多样,重量级导演厮杀。
国产片势头压过进口片,黑马多多。
数量过多,好烂片票房两极分化。
鈥
看一下中国电影市场的历程,突破500亿用了不到一年。这个数字和好莱坞比相差甚远,但对于国内影人来说实在是值得舒口气。
500亿无疑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带来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投资热、多元化、演员更新加速、电影质量走高……对于每个电影参与者来说,绝对是一剂强心针。
即便这个成绩摆在眼前,也不是一帆风顺达到的。在2016年,中国电影增速放缓,一方面票房仅为457亿元,离预期的600亿差了很多。由此爆出了存在于电影行业的诸多黑幕:票房注水、刷票房、锁定场次、天价片酬等等。
是信号也是警告:再这样胡搞下去,别说600亿,维持目前成绩都是难事。
鈥
2017年还剩一个月,行业预测年度票房将达到550亿。一个月,要完成50亿的票房,40多部影片共同瓜分或是贡献。
眼下,中国已经是仅次于北美市场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了。产业的繁盛带来的就是观众选择性的多样化:小众文艺片有了黏性高的支持者,国产电影在做更多尝试,好莱坞大片依旧坚挺。
高票房是好事,是曙光,是鼓励。但由此我们也可以反省过去的得失。很多好电影没有收获相应的票房成绩,票房大卖的电影未必有相应的艺术成就。
票房不是唯一的追求,如何在这个形势大好的环境下,能够保持纯粹之心做出好电影,才是每个行业人的责任。
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