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由影视圈Magazine原创:circlemag
http://dingyue.nosdn.127.net/gelqvg9lu058MyKutm4Qsv9EaNeFDNjs0jxN8RbNfd6jS1476891115740.jpg
长春电影节刚刚闭幕,各项大奖也纷纷各归其主。然而比起这些奖项,很多业内人士对中国电影的分析却吸引了更多眼球。
作者 | 崔阳
在电影节顺利举办的同时,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也在长春召开。会议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等中国电影业的重量级人物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引人关注的是,与许多媒体普遍唱衰不同,“大佬”们大多还是表达了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支持。
其中,王长田表示虽然速度减慢,但中国电影总体依然处于增长态势。张宏森则用“发展”、“质量”、“改变”、“团结”概括了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http://dingyue.nosdn.127.net/7HJw7yuAXnhLk5RUzhgDQN7Wu0sUtGTTOAgzCtyMN2h6A1476891115740.jpg
从年初的狂飙突进,到暑期档的万马齐喑,再到中秋和国庆档的整体下滑。可以说,中国电影票房在2016年坐了一次过山车。8月11日,2016中国电影票房突破300亿,比去年突破300亿提前了20多天;而今年的国庆档期,电影票房却又仅有15.8亿,比去年国庆档减少了2.7亿元。
2015年,中国电影经历了辉煌的一年。440亿的票房让许多人都改变了对中国电影产业的看法。可仅仅一年之后,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电影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佬们的信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中国电影并没有走到低谷
许多媒体唱空中国电影,主要是通过把今年的票房和去年相比,进而得出的结论。2015年的票房从前一年的296亿涨到了440亿,增长率超过40%。但理性的说,这样的增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追求连续的超高速度增长显然是不现实的,2016年票房增速的减缓也在情理之中。
CCTV6《今日影评》栏目总策划宋子文就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并且为今年的票房低迷找出了几个原因: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目前遭遇的状况并不是滑坡,而是属于增长停滞,冷静下来分析一下今年自五月份至目前的票房,除了没有大制作与口碑电影的支撑,就是票补撤离缺少观影福利的市场刺激。9块9看电影的福利没了,幽灵场也不再普遍,但观影人次与票房总量并未断崖式下跌,所以说今年的国产电影票房算是实现了软着陆。”
纵观全年,从春节到国庆,国产电影经历了逐渐走低的过程。对于假期相对集中的中国观众来说,档期的票房有着其象征意义。
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虽然赞同论坛的观点,但也认为国庆档票房的低迷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我觉得重要档期是有其标志性意义的。国庆档票房下降,其实能反应一些问题的。首先体现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下降,其次就是电影质量确实有所下降。”
对于下降的原因,韩浩月解释道,“现在很多公司都希望去赚快钱,没有在内容上做多少创新。所以今年的下降算是一种‘报复性’下降。”
除了电影本身和相关政策方面的原因,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其实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当下的中国电影业正在经历的可能只是一段周期中的低谷期。
文化评论人李星文就认为,这次的下降很可能就是经济规律在“作祟”,“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可能只是‘前进中的挫折’。今年是小年,明年可能就是大年。市场是有其规律的,有起伏也很正常。中国电影业起点较低,但对于今年的中国电影业来说,确实不太理想。去年年末我们一口气排了16部好的电影,还觉得意犹未尽。但到了今年,到现在能够进入去年前十名的都非常少。从周期来看,今年从第一季度的大幅增长,到第二季度的略微增长,暑期档持平,到了中秋国庆档就下行了,贺岁档可能很关键。”
http://dingyue.nosdn.127.net/A4Ve=hnvRwELTBZD5FLoYec8EdOvhCtpIVfo7edT0OmTB1476891115740.jpg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的眼睛也经常被统计数字所蒙蔽。数字总是冷冰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但能够看到问题,并讲出数字背后的故事似乎才更加重要。相比于2015的热火烹油,2016的回归平静似乎更让人踏实。
穷则思变,票房下滑并非坏事
可以说,2016年的大起大落在引起圈内忧虑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变革的方向。随着中国观众口味的提高,之前的“小鲜肉 大IP”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http://dingyue.nosdn.127.net/K18ThdE1k5dTFyYT0ioAhBTES6FXtP50Zyuw1uRw7=Fmp1476891115742.jpg
宋子文就对这样的趋势进行了自己的判断:“增长停滞的背后,观众们开始重视口碑效应,
IP热冷下来了,小鲜肉们也不受宠了,明星效应也不再包打天下,青春片跟风趋势也被打击,保底发行等资本对赌刚刚上路就触礁,这些其实都是利好的一面。”
在对市场博弈各方的行为的改变之后,市场的总体发展也会出现方向上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往往能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今年的另一个利好是市场多元化,很多走上市场的文艺片开始摆脱无人关注的尴尬,警匪动作电影开始成规模影响市场走向,这与往年是有所区别的,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宋子文补充道。
除了对于电影模式的改变,许多影视公司也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内容创新上。当资本带来的热度褪去之后,内容为王的时代也许才会回来。中国电影长期不注重编剧的情况有望从根源上得到改变。
韩浩月就提出了自己对内容创作的看法,“大家对好故事其实是非常追捧,但获得好故事的手段却很单一,不是靠业内著名的编剧,就是改编大IP,特别是高票房的商业片。”对于这样的问题,韩浩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电影业可以有意的吸引一些协作高手加入到电影剧本创作当中来,还要建立好的编剧培养机制。培养更多的编剧,一直都是只见说法,现在是时候行动了。”
无论是论坛上的大佬,还是业内的评论人,都表达了几乎一致的观点,那就是2016并不是拐点,只是一个调整期。从长远看,中国电影可能会往高处走,这样的低迷并不会持续太长。其实即便是在国庆档,只要有一两部高质量电影,就立刻会有高票房。这次国庆档的《湄公河行动》就是这种情况。况且,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中国观众对国产片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长期下行已经不太可能了。
老圈有话说
危机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历史证明,每一次所谓的危机都是一次机会。危机会创造新的需求,从而带来新的供给,对于中国电影更是如此。当大家已经对小鲜肉产生了审美疲劳;当那些毫无水平的玄幻剧开始被嫌弃;一股新的力量已经开始在底层慢慢酝酿了。
用一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话说,就是: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END—
卫星ID:CIRCLEMAG
或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
邂逅更多圈内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