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周:人生是一场修炼

标签:
娱乐孙周中国我愿意周渔的火车 |
分类: 《星库》每期大牌深度访谈 |
策划、采访/林晶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21973508.jpg
在圈内,孙周是个特立独行的导演。
他不高产,不张扬,却有建树,知进退。
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他经历过“文革”这场心灵浩劫,求学坎坷,在事业上亦迂回曲折。也正因此,导演这份职业,更能彰显他的天赋、主见,也令他真正热爱。
即将上映的电影《我愿意》,我们见到孙周,鲜少出镜的他,比起弟弟孙淳来,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善言谈。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21985679.jpg
我知女人心
“我们寻找爱情,还是爱情寻找我们。”
在看到孙周的新作《我愿意》之后,想起当年看过的另一部作品,作者陈彤,犹记她书中那些优雅闷骚的、恨嫁的、执著的各种女人,在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关乎时代命运的永恒主题:爱情与婚姻。陈彤向来是辛辣的,笔下的女人性格迥异,却都有一颗咄咄逼人的心。这是陈彤眼中的女人和爱情。
那么,当陈彤遇到孙周呢?我们知道,孙周他也懂得女人。只是不同于女性自我视角的理性归纳和剖析,孙周镜头里的女人都是种种意象和情绪的串起,行云流水,乖张独特,是平凡又不平凡的女人们,她们比女人本身更有姿态和坚持。
孙周过去的作品,几乎全部是刻画女性。《周渔的火车》时,他说:“一列火车上,满是人,很多为生计或者为别的什么奔忙着的人。其中,有一个女人,叫周渔。她的奔忙先是为了一个男人,然后是两个,最后,是为了她自己。”
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孙周对“女人”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有着自己的情结和见解,有来自感官的琢磨,又画上了孙周自己的符号,坚忍里头有最原始的柔软和母性,又辗转在现实和幻想之间。
这一次,把陈彤的《我愿意》拍成电影,是导演孙周对女性题材电影的一次突破和建立。他一改往日电影作品的诗人风格,更加注重节奏明朗和语言锋利。
从来不喜欢主动找剧本的孙周,说自己与这部戏结缘,在于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紫禁城影业的老板张强。他是一直以来欣赏孙周才华的有为商人,赶在孙周的放空时期,给了两人一次合作的机会。当时,王宏成拿了很多都市类剩女题材小说给孙周,读到这篇时,孙周说“我很喜欢”,于是就有了《我愿意》。
“陈彤的语言很棒,犀利、幽默、很刻薄,它呈现的语境我觉得很有味道。”
大家都很好奇,像孙周这样惯做诗意电影,总与城市和世俗保持距离感的导演,如何喜欢这种落地的现实题材。“很多人说我总是保持与现实主义的距离,其实不尽然。相反,尽管我的电影在整体风格呈现上可能会显得我热衷一些奇异的东西,但总归是关注人文、反映现实的。这部小说很现实,呈现的是无法回避的一些社会状况。它和你的生活有关系,你不可能没有感受。”
孙周的圈子里并没有剧中唐薇薇一样的女人,但不乏聪明,有主张有见地又才华横溢的女人们,他对她们抱着欣赏的态度,又在她们身上挖掘女性的进步和独立,为他的电影与小说架构起一道桥梁。
“中国社会整个变革,无论从文化上还是社会生活中,所谓的进步就体现在女性身上。像我这一代人,都见过裹脚的女人,我的奶奶就是。等你长大之后,知道它意味什么,也知道中国文化对女人的要求是什么。”
“在这部影片中,我不是很刻意但是很坚持地把‘剩女’这个概念换成了‘翡翠女’。这是相对于人们喜欢把有阅历有年龄,但是优质的男人戏称‘钻石王老五’一样的概念。她们没有按惯例在适婚年龄结婚,她们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在中国夫权文化形态下,她们面对压力,‘剩’这个字本身就是压力的来源,也是一个不公平的定义。”
“‘翡翠女’们希望找一份真爱,无非是要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位置。整个社会物化程度很高,我们试图在影片中讨论关于价值观的东西。虽然影片看起来很随意,其实我还是给它种下价值观的种子。”
从容本身意味着妥协
孙周与他同时代的那批导演一样,经历过“文革”,15岁正值读书的好年华,他却在当兵。1977年转业开始摄影师生涯,1984年又劫后重生回到校园读书。用孙周自己的话说,这事实上是一个人文过程,而他们,是这个人文过程的拥有者,理应奉献出更多具有时代性和人文烙印的东西。但在很多原因的挤压和掩盖下,往往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边角或者浅层面的感受。最真实的那些,也许只能幻化成他自己身上的一个部分,思考的一个部分,为他的观点和电影加上一个砝码。
我们很难把对孙周的印象跟他创造的角色分开,这也许正是一个导演的职能和成就。
从1981年开始,他屡次拿下电视金鹰、飞天奖,又凭电影《心香》、《漂亮妈妈》获得金鸡、百花等电影大奖。
奖项并不是证明一个导演艺术成就的唯一标准,观众更喜欢与他镜头下的人物对读。特别是那些活色生香的女性,恰恰是经过他自身的价值观构造呈现在荧幕上,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先是巩俐。她先后与孙周有过两次合作。《漂亮妈妈》是孙周首次向巩俐伸出的橄榄枝。有影评人说,“他使人们再次看到巩俐强大的人物表现能力,也使人们忘了《刺秦》当中声嘶力竭的太子丹,依稀浮出孙周《心香》时代的往昔。”孙周对这个角色的定位,没有将在困境中的孙立英推向绝路,而是在艰辛的生活中展现单亲妈妈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完成自我救赎,成就了一个坚强向上的母亲形象。
之后,孙周为巩俐量身打造了第二个角色,周渔。原本一男两女的爱情故事,被改写成一个女人周旋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巩俐在孙红雷和梁家辉中间,面对现实爱情和理想爱情,游走追寻。他用长镜头记录那列周渔的火车,穿过田野,穿过隧道,在重庆和昆明之间来往,也在梦和现实之间徘徊。孙周电影的细腻风格就此落定。
从孙立英到周渔再到秋喜,直到唐薇薇,我们看到不同女性在不同年代营造的情感世界里完成自我价值实现。周渔和唐薇薇同样追求爱情,前者是随处散发着思考、忧郁、彷徨,年代气息的爱情,后者是强势、时尚、犀利的新女性爱情。
到了《我愿意》这部电影,孙周坦言他的态度是从容的,更是苛刻的。从容是面对人生各种契机的选择,苛刻是对电影艺术本身的还原。
“紧张到从容,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会有。现在相对来讲比较从容,是因为你对很多事情看得更深,对一些事情不会太过看重。一是你没必要太过看重,二是它总会发生,那你就等着它来。”孙周说他是个不太妥协的人,很多事情希望能够按着事情本身的原貌去完成,不受外力的扭曲。但是很快他又补充道,像是自言自语,“也有妥协,从容本身就意味着你开始有妥协。”
在近年的作品中,孙周开始尝试跟更多的女演员合作,《秋喜》时,是甜美甘醇的江一燕,《我愿意》中,是已经在中国影坛取得傲人成绩的李冰冰,各有美好。而孙周最擅长的就是挖掘和重建演员身上未曾展示的特质。“让我来讲合作每一次都很愉快,也都是一个磨合发现的过程,可能巩俐是惊艳有天赋的一个,李冰冰是最努力、厚积薄发的一个。”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21968563.jpg
广告同样令我专注
对孙周来说,电影和广告都是他的事业。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导演,在广告领域的这些年的过往,孙周毫不避讳地谈起。也许有一部分人觉得广告与电影相比,是更加商业化的产物,破碎,有失身份,但在孙周身上体现的则恰恰相反。他认为,广告的简短正是它需要力量和精准的高技术要求。“因为它短,你在做的过程中可以投入,很有意思。”IBM、奥迪、大洋、三九,他在广告行业当中的作品也一样独树一帜,有电影般唯美的画面。
“我的兴趣居然能让我养家糊口,同时又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倾注进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个人拥有这样的职业,无论怎样我觉得都很好。如果恰巧你身边的男人或者女人也是这样,OK,你可以理解幸福两个字。”
果然,他同孙红雷和陈凯歌口中的孙周一样感性。不论工作、生活、交友、处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他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因为他认为在乎别人的评价,不是电影人的主要任务。
“就像一部电影作品,在我手中时是有生命的,一旦成熟后走向市场,是不是被人喜欢,那是它的运气。”
1986年底,孙周来到珠影厂,开始电影导演的苦乐生涯。但他很快发现,这里不计名气不问从前,要有事情做,忙碌才会得到认可和尊重。一段时间里他并不风光甚至难熬。直到1992年机缘巧合踏入广告领域。从电视剧到电影,再到中国最早的一批广告片导演,他在自我发现中,也让所有人重新发现了他的价值。
无论广告、电影,对孙周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也都是实现快乐和享受的方式。“从技术层面讲,拍广告是一个历练,因为广告比较短,你必须很准确,视觉的要求变得更高,它更商业。它要求短的时间里做到位,因此你可能变得更挑剔,你要能更准确地判断,迅速抓到核心部分,你还要从商业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它让你去应付客户或者投资人的时候变得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