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蜂巢剧场:孟式先锋话剧大本营

(2010-08-19 15:36:34)
标签:

蜂巢

话剧

恋爱的犀牛

孟京辉

娱乐

分类: 《星库》每期精选文章

文/胡波 图/CFP

2008年6月,《恋爱的犀牛》开始了第101场演出,孟京辉和“蜂巢剧场”也成为了当年最炙手可热的京城小剧场和先锋话剧的代表。这部受到无数年轻人追捧并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成全了一个小剧场的诞生。当别的小剧场还在为经营和缺少名剧名角坐镇的时候,孟京辉凭借自己在话剧界多年积攒的人气和品牌化剧目,骄傲地为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http://www.xingkuad.com/upfile/news/1081016051.jpg

“犀牛”创造的奇迹
提起孟京辉,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由他导演的《恋爱的犀牛》,这部描述爱情的经典先锋话剧,从1999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和不同主演的表演,创造了中国话剧的票房奇迹,也几次走出国门,成为了中国先锋话剧的代表之一,甚至由这部戏衍生出了一个剧场——蜂巢剧场。
1999年的那个炎热的夏天,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小剧场戏剧《恋爱的犀牛》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每天上座率保持在100%以上,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郭涛及吴越的表演令无数观众为之倾倒。2003年,《恋爱的犀牛》首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5场,段奕宏及郝蕾颠覆性的表演受到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非典”过后,《恋爱的犀牛》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33场,演出的热烈反响,再次带动小剧场戏剧的繁荣局面。同年,《恋爱的犀牛》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先锋戏剧,开始了韩国巡演。2004年,由段奕宏及王柠主演的大剧场版《恋爱的犀牛》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10场、在北师大北国剧场加演7场,完成了百场演出,成为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直至2008年,“犀牛”在为它量身设计的蜂巢剧场内上演了自己的第101场演出,继续着独具魅力的奇迹。
十年间,陪伴“犀牛”一路走来的观众和主创人员已然渐渐老去,可唯有它能够一路常演常新。一部话剧的魅力如此之大,也许只有孟京辉能够做到。

专属剧场的梦幻舞台
为了“犀牛”,孟京辉花了500万打造了蜂巢剧场,希望“犀牛”能在这里长期演下去。谈到蜂巢开业时的情景,孟京辉又重复起了自己的开业致词:“能拥有一个这样的剧场是我们所有伙伴多年来一直的梦想。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终于可以有一个剧场来实现艺术家的梦想。”
蜂巢剧场处于繁华闹市,很容易吸引路人的视线。在那座3层高的建筑顶部,醒目的招牌和旁边总是高高悬挂着的超大话剧海报,一直在提醒着来往的路人,你已进入了先锋艺术的一处大本营。内部高挑的大厅、宽大的楼梯、灰色的内墙上涂抹着文字和画,设计成蜂巢样子的顶灯,剧场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约有300个座位,3种颜色座位代表3档票价的座位设置,还专设有学生票席。舞台上还有许多特殊的装置,让观众感受更多变、精致和梦幻的视觉空间。这样酷劲十足的设计,与孟京辉的先锋话剧可谓相辅相成。
孟京辉说之所以给剧场取名为“蜂巢”,是暗喻那些像蜜蜂一样,不辞劳苦艰辛,为了戏剧理想不断努力的人们。为了“犀牛”,孟京辉在舞台上设计了高达7米的镜面墙体,悬在观众席上空的床,巨大的跑步机……舞台的奇思妙想因为有了一池水景而变得更加神秘。《恋爱的犀牛》有一半的演出是在水中进行的,舞台上的30吨水与梦幻的灯光组成了奇异的景象,非洲鼓、电声音乐、手风琴等多样的当代音乐元素与舞台装置,共同营造了一个超越世俗生活的精神氛围。当30吨水从舞台的四面八方涌来时,演员们开始在水中表演,男主角诉说内心时,水顺流而下,其他演员在水中发泄情感。这种看似有些疯狂的举动,似乎只能用“年轻”来解释。

http://www.xingkuad.com/upfile/news/1081011475.jpg

小剧场中的经营王者
目前,蜂巢剧场是亚洲面积最大、座位最多的小剧场。这里也是中国首个由艺术总监、文学总监直接参与剧场运作的小剧场,能够保证剧场演出的整体艺术品质。除了常规戏剧演出之外,蜂巢剧场还举办画展、摇滚音乐会、戏剧沙龙、戏剧大师班、当代诗歌朗诵会等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多种经营不仅使蜂巢剧场聚集了更多的人气,更增加了这里的创收。拥有固定的观众就会拥有稳定的票房,每个月24场左右的演出,一年就是近300场,如此密集的话剧演出还能保证基本满座,《恋爱的犀牛》和蜂巢剧场在激烈的小剧场话剧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导位置。
 谈及经营,孟京辉显得颇为自信,“说实话,做小剧场不是很好挣钱,但我们的剧场还没有为经营发过愁。一个小剧场的成功与戏好和剧场好用一定是分不开的,戏好是先决条件,剧场好用又有这么几个硬指标——剧场容积量、舞台灯光、舞美设计、设备好坏,从这些方面来说,蜂巢不仅有北京最大的舞台,其他方面也很适合戏剧创作者的发挥。”孟京辉说。
蜂巢剧场从试营业那天起就车水马龙,但即使是孟京辉,也逃不过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北京的很多小剧场都要靠赠票维持“上座率”,这已是业内共识,而“蜂巢”却敢说从来不搞赠票和工作票。“在蜂巢,食品、饮料一律禁止带入剧场,目的就是要给演员和观众创造一个更好的看戏环境。为此我们拒绝了一部分观众,这一做法在短期内看,可能是一种损失,但从长期来看,是对品牌的一种培养。也因此,我们从来不赠票,来看我们戏的观众都是买票。现在北京的小剧场还不够多,因为看话剧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小剧场也需要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坚守高品质的创作和经营底线,以及源源不断的,怀揣着“犀牛”梦想的观众,让蜂巢剧场成为了业界经营方面的佼佼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