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投资金融魏东 |
分类: 思考 |
五一,媒体传来两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信息,一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走了,另一个是投资界的重量级人物魏东留下遗书也走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几乎很多人读过,当时流传大陆时很是一番争论,我不是文人,对柏杨先生的大作无法多做评价,但是柏杨的思想恐怕永远留下来了。魏东,不是投资界的人恐怕就很少知道了,从当今如此发达的网络媒体上也很少看到他的图片和言论,可见,魏先生何等低调。但是,业内的老人均知道,他非常年轻就出山并闯荡证券市场,熟悉的朋友均说他一直做得很出色,99年,他拿出资金投资纳斯达克股票,亏的很厉害,但是在大家面前也只是轻松地说,交学费吧,因为中国迟早要走上美国的市场的道路,也会有中国的纳斯达克,熟悉这个市场对制定投资战略有价值。当时觉得他的思想非常前瞻。后来,魏东在风险投资上下了功夫,一直寻找值得投资的早期公司,并成功的把青岛软控培育成功,登陆了深圳中小板。的确,从涌金系如此漫长的发展和框架建设看,非常多的前辈,诸如德隆、金华信托等都在前面倒下了,只有涌金在发展,构筑了包括财务顾问、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几家上市公司等等的大体系。在证券市场开始规范和大发展的今天,正是涌金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魏先生竟然采取告别人生的方式离开,确实非常突然。
柏杨先生是顺着大自然的轨迹离开的,而魏先生则不是,按照魏东留下的遗书的含义,人是不可超越自然的和谐关系的。难道真的是在金融市场上铺过的摊子过大,而又没有培养出好的团队,设立好的长期激励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压力长期在一个人身上?果真如此的话,显然会难以支持。
可见,把金融投资作为一个事业,就不是拼出一个人的本事和能力,而是靠长期的,漫长的积累。巴菲特的团队成员并不多,但是却花了一生的时间按照复利哲学来构筑自己的投资王国。对比而言,基业长青不是求快,而是求不断进步。
魏东走了,希望涌金的产业能够延续。
前一篇:困惑中保持冷静
后一篇:价值管理成就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