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年以来,大盘持续上涨,特别是涉及农业、消费、奥运板块几乎均创出了新的高度,而上周银行地产这些被机构持有的权重股也开始发力,这样一轮新的轮动又开始。如果下周这种轮动继续下去,指数创新高的时间也不久了。
最近与大家聊天,一致的口气是,在奥运前,或者一季度前,或者春节前等等时间吧,趁热赶紧赚些钱然后逃出来。就像是灰姑娘在舞会上,明明知道到12点,一切都会恢复到原型,但还是舍不得诱人的舞曲,想再跳一曲。只等着钟声响起时拔腿就跑,呵呵,大家都是这样想,只恐怕难逃,或者丢下的不是水晶鞋,而是胳膊和大腿了。因此,随着个股和资产额上涨,逐步退出资金,是上策。因为看不懂,所以旁观,就像赵丹阳,不得不清盘观望一样。
昨天,来了几个原来在证券业的同事,带着客户来参加银河的投资策略会,说起这个观点,大家点头,但是又有谁会真正甘心呢?
在创投业,近期连跑了几个地方和项目,发现很多资金都是带着盲目的投机思维在投资,只要听说是拟IPO,也不去做深入调查和分析,就把资金砸进去,宁波某项目,一个人投资者去年10月份砸进去2000万,近期中介机构进一步调查,得知大股东有持股会情况,必须清理才能符合条件,进去者开始叫苦。但拟清理的大股东,虽言忍痛割爱,但是报价也不低,给我们开出的条件是,不低于5元,明白人一听就知道,是让大家来从5元开始起拍,出高价者得。仔细分析,根据方案,进行增资后的5元,实际相当于9元的价格。看了未经审计的财报数据,发现业绩依据也是做了提前的反映,9元也是有虚高成份。就是按照公司表明的,08年的业绩在07年的业绩基础上实现翻番,PE也达到11倍。凭什么这两年业绩会翻番?对方也难以解答清楚,而且是IPO之后,业绩增长会降到10%,这就更难以理解。一个传统的制造业,从现场管理看,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因素,就算是最后的工序的涂料,具有独特的配方,公司老总也说,并非公司一家拥有这个技术。11倍的未来PE要投资等待3年,至少有些疯狂。在武汉的电力部门的朋友那儿,说起当地也有一家属于红外精密仪器类的公司,过去两年业绩翻番,问11倍是否值得,我当时倒是同意值得投资。因为都是11倍,但是产业的基础和业绩计算的基准点不同,安全边际完全不一样。
而证券营业部的朋友说起,电脑部的吴先生也在做PE, 让人难以置信,难怪资金多而大家抬价格,不管是谁,都想从中拿到一瓢羹,不得不发烧。途中,另一个著名的公司刚设立的创投公司的哥们电话来,说去年招聘了好几个投资总监,在年度计划会议上,提出要把尽职调查外包,他们怀疑是否耳朵有问题,难道项目经理自己不会调查项目?是不是自己把公司的模式弄出个笑话了?我说,也许啊,如果没有做过投行,把投资定位在拟IPO,怎么能够把握IPO 的规则呢?当然要借助外力,但是,中介的调查框架也只能够解决合规性问题,行业和公司的未来靠的是分析和估值,这点中介机构无法帮上忙。
08年,如果市场没有冷静下来,对我们而言,等待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机会是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