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美国人汤姆·士丹迪奇在其《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中对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和可乐分别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从商业角度看,酒、咖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可乐属于工业化的产品,目前人类在消费这四类商品时究竟有多大的消费量,各自又是什么一个类别呢?书中没有给出答案,留着我们的商业研究人员去做吧。
显然,酒具有工业化生产的代表,在中国代表性的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张裕等均为著名的品牌。咖啡的商业代表是星巴克,可乐就不用多说,可口可乐应该还属可乐的霸主。茶呢?立顿红茶算一个,但是世界公认的产茶地中国却没有相应的商业品牌。按照茶的分类,红茶、绿茶、黑茶、白茶几乎都留在茶馆里,家庭里,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商业品牌。更加奇怪的是,按照书中的介绍,茶曾经是英国征服世界的饮料,伴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起来,曾经是英国争夺巨额利润的商品之一。茶是一种理想的走私货,一吨茶获取的利润抵得上数年的工资。到17世纪末,受到廉价咖啡的冲击,茶叶价格开始下降,但是一杯茶的价格是5杯咖啡的价格。著名的东印度公司就是为了掠夺东方的茶而建立,18世纪初它在中国建立了贸易站,不断把茶运输到英国。当时,茶作为一种贵族饮料,上流社会有风雅的下午饮茶习惯,成为英国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后来逐步被底层的平面阶层接受,并伴随英国殖民地的范围扩大。但是,茶一直没有成为一个工业化生产的物品,直到1834年,东印度公司失去对中国贸易垄断权,开始在印度种植茶叶,尝试把种茶的茶园改造成“茶叶工厂”,尽可能地使用机械化种植茶叶,以博取利润。这样,英国在印度产的茶的成本要比中国的成本低很多。1859年英国从中国进口31000吨茶,到1899年,下降到7000吨,而从印度进口的茶却上升到10万吨。印度茶工业的崛起对中国依靠茶农的传统种植和制作是一个挑战,至今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茶生产国。但据今年12月在昆明举行的中国茶业经济年会高峰论坛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说,2007年是我国茶叶全年产量有望超过110万吨,居世界第一。虽然茶的产量如此之大,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看到一个产业化的茶产品,能够和立顿相媲美,相抗衡。查看立顿的发展历史,尽管立顿有百年历史,远远长于国际品牌星巴克,但是它们的基本思维相同,就是把一个上流社会消费的饮料,通过贫民化引入社会,使之成为一个消费者选用最大的非酒精类饮料。这种运作思想值得中国的厂商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