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乘法的初步认识
(2017-10-30 20:53:15)
标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 |
分类: 教学七彩花 |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
硚口区易家墩小学
课题 |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46页、第47页、第48页 |
教材 分析 |
“乘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由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提供同数连加的式题,进而引出对乘法运算的介绍,让学生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第二,沟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主题图包含了本单元例题大部分素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四项游乐项目的游客人数,一部分是便利店里同类商品的数量。其中,游乐项目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的游客人数用来学习乘法的意义,即例1;便利店里气球的数量用来学习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即例2;便利店里的福娃数量、棒棒糖数量分别用来学习5和3的乘法口诀,游乐项目小转马的游客人数用来学习乘加、乘减两步运算。 例1突出乘法意义的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例题提供了丰富的同数连加的生活情境,如孩子们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情境,并将解答具体问题的连加算式与“几个几”对照编排,采取逐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情境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又用小精灵的话“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沟通同数相加的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随后,呈现乘法算式,教学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乘法算式与同数连加算式的对比中,体会乘法算式的简洁性。最后,要求学生把例题1中(1)(2)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编排,一方面架构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将同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加明确乘法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可以加强加号和乘号之间的联系和对比教学,二是不要说“同数连加”或“加数相同的连加”,而要强调说“加法”,以避免出现“1个几”“2个几”相加不能写成乘法算式的错误认知,三是要强调小精灵话中的“还可以”用乘法表示,而不是“就”用乘法表示,以强化同数相加的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例2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以三束个数相同的气球情境为素材,采用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相对照的方式呈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可以说一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强调它们都是求3个5的和是多少;二是可以从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类推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介绍“积”与“和”之相同意义,以加深对同数相加的加法与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做一做”共有3题,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写加法算式、看钥匙图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改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沟通乘法算式与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一是操作活动一定要先辅导范例“4个2”和小棒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准“4个2”中的相同加数;二是讲评时有意识引导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先写相同加数,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 |
学习 目标 |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使学生感受相同加数的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相加的简洁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学重点 |
理解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
|
认识并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 |
教 |
|
一、情景导入 1.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孩子们到游乐场玩,有的在坐小转马,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坐小火车,还有的高年级孩子在坐过山车。附近有家便利店,方便大家购物。游乐场中就有我们的数学问题,一起看一看吧。
2.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完整简洁地表达出图的意思。 生:同学们有的坐小飞机,有的坐小火车,有的坐过山车。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数学知识在我们熟悉的游乐场中”,为学生完整有序简洁表达例题1图意作好铺垫。 二、教学例1 1.解决问题(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从图片中收集哪些信息? 生: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了3个人。 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一共有5个3。 强调:5指小飞机的数量,3指每架小飞机里的人数。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3+3+3+3+3=15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个3指什么?为什么连加5个3? 师:每架小飞机里都坐满了3个人,有5架小飞机,就是5个3连加,和是15。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定要顺向进行,在从已有的问题出发找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例题1已经明确呈现了问题,说明提出问题并不是此时的训练要点,此举措能够有效节省教学时间。在数一数小飞机的数量、每架小飞机里的人数和圈出每架小飞机里的人数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在语言和视觉中强化“5个3”的直观印象。写出算式之后,结合情境图说算式中各数具体所指,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 师:看图说一说,6指什么?能直接说出是几个6吗? 生:6指每节车厢里坐的人数,有4节车厢,就是4个6。 课件演示:圈一圈,填一填。 学生列式解答并展示:6+6+6+6=24 学生互相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再集体交流。 师:这道题就是求4个6的和是多少。
3. 学生互相说一说怎样解答,再集体交流。
生:7个2
生:2指每节车厢里坐的人数,7指车厢的数量。 师:这道题就是求7节车厢里的总人数,就是7个2的和是14。 【设计意图】每一次解决问题之后,教师都归纳“就是几个几的和”,帮助学生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4. 课件出示(1)(2)(3)的连加算式。 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道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同数相加、同数连加) 揭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乘法跟加法、减法一样,都是一种运算。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会认“乘”,会写乘法算式的读法“几乘几”。
示例:2+2+2+2+2+2+2=14
2 出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 引导:乘号和加号像吗?不同在哪儿呢?(像而不同,说明这样的加法和乘法关系密切。) 说一说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读一读乘法算式。 师:这道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得数不变?怎样读呢? 提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学生把(1)(2)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完成在教材第47页相应空白位置,并用课件展示结果。 课件出示(1)(2)(3)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引导学生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的简洁性。 三、教学例2 1. 课件出示例题的小熊气球图,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学生写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并展示。 预设:5+10=15,这10个气球是扎在一起的吗?10里面有几个5?一共是几个5? 说一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意思。 教师归纳并揭示:求3个5的和是多少。 3.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都有名称,这道加法算式中,5叫什么?15呢? 师:想一想:这两道乘法算式中的数又叫什么呢? 介绍:和,积,都是汇合、 聚集之意。 【设计意图】从运算名称、运算符号、算式写法与读法、和不变规律以及算式各部分名称这些方面教学乘法相关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乘法和同数相加加法之间的紧密联系,没有同数相加的加法就没有乘法,但是,乘法比这样的加法要简洁很多! 四、教师小结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五、巩固练习 第48页做一做第1、2、3题 第1题:先辅导4个2的图意、算式,再学生独立完成摆学具活动,并指名演板,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看情境图说出“几个几”、列出加法算式比看“几个几”摆出学具图、列出加法算式要容易很多!学生需要理解并准确判断“几个几”中,哪个数是相同的加数,哪个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也就是每组摆几个、摆几组。范例辅导过程中,学生会建立乘法意义的抽象模型,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本质,同时为后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讲评。 六、课堂小结 老师选了20个学具小棒,摆了这样一幅图,它里面有乘法的意思吗?它可以只用乘法表示吗?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现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
|
教学随笔 |
|
教学非常顺畅,时间安排合理,步骤环环相扣。“预设:5+10=15,这10个气球是扎在一起的吗?10里面有几个5?一共是几个5?”这个现象没有出现!离开具体情境,辨析加法算式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安排在后续课时,正如练习九第10题“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请写出来。”一样,遵循乘法知识的认知从易到难的规律、思维的正面建立印象到反面强化印象的规律开展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活动。 只是,在乘法算式教学环节需要放慢步子,更加精细实施教学。 调整如下:
示例:2+2+2+2+2+2+2=14
( 出示填空式的乘法算式,认识乘号。 引导:乘号和加号像吗?不同在哪儿呢?(像而不同,说明这样的加法和乘法关系密切。) 师:怎样把这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先写相同的加数2,再写7,
2 生:因为有7个2,7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数一数加法算式中的2,看看有多少个。 生数:1,2,3,4,5,6,7。 师:乘法算式中的两个数,一个是相同的加数,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生:2
× 师:如果过山车的车厢加到8节呢?8个2相加,乘法算式如何写? 生:2 ×8 师:如果过山车的车厢加到9节呢?10节呢?20节呢?50节呢?100节呢? 生:…… 师:这个时候,你再写加法算式,会感觉怎样? 生:写得很累,写不清楚…… 师:这种情况下,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要简洁很多! 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从具体到抽象,更加强化理解“几个几相加”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体会乘法算式的简洁性。
另外,在第二课时的独立练习中,七十多个学生中15%的人填写“乘法算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