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w690/001sHMppgy6FYhAq2X527&690
据报道:女孩叫张希,面对意外去世的男友(秦川,2009年12月19日温哥华去世),她开始感到无尽的悲痛,后来在男孩人人留言板留言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分享快乐"、"吐槽考试"、"偶尔卖萌"……这样的日子一晃过了4年,每天她至少留言一条,现在,留言仍在继续……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第一反应并非被感动泪奔,更多是惊讶甚至是惋惜,这个故事看上去是很痴情让人动容,但,这位女孩用四年时间一直在延续着她的幻想:潜意识中不愿失去男友,无法面对丧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否认”自我防御机制在起作用,通过留言的方式来不停提醒自己男友还在身边,男友并没有离开,从而形成一个自我编制的愿望持续了整整四年。可以推测,她是一个惧怕失去亲密关系的人,相信男友的离去会对她构成致命的打击,为了减轻痛苦,无意识中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形成虚构的精神支持,以免造成强烈的分离焦虑。
多说时间可以冲淡伤痛,按照沮丧反应理论,半年后应是个体真正接受无法逆转事实的时期,逐步开始正常的生活,这位女孩四年尚未走出痛楚,虽然留言看起来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甚至有甜蜜留言,可是,她内心迟迟不愿治愈的伤痛才是她坚持留言的真实动因。
已有不少网友觉得她应该看心理医生了,我个人也认为很有必要,否则她未来很难构建新的恋情关系。面对心爱的人失去,人人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剧痛期”,能做的便是带着痛勇敢地接纳这残酷的事实,然后慢慢领悟获得成长,这么说虽然容易,做起来确实难,不过这是走向正常生活的开始,与道德无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