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列治文与北京的亦庄

标签:
加拿大温哥华列治文北京亦庄开发区移民旅游 |
分类: 行走世界 |
曾有朋友问我:列治文什么样儿?我想了想说:有点儿像北京的亦庄。
列治文,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的一座岛城,她既无我们印象中北美城市的时尚繁华,也无欧洲城市的古旧典雅,如果一定要找一座北京朋友熟悉的城镇与之类比,我倒宁愿选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亦庄。列治文与亦庄,远隔重洋、文化迥异,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我看来,她们确有那么一点点相像……
图1:列治文是一座只有20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她的城市街道规划严整、宽敞美观,这在加拿大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并不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平坦的地势;另一方面,这是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年轻城市。
图2:北京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设,面积与列治文市区所在的Lulu岛相仿。亦庄是北京绝无仅有的低密度城市居民区,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阻塞的车流,从这方面来说,有点像列治文。
图3:列治文市政府门前的水景庭院。列治文虽然地处大温哥华地区,但是与温哥华市并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严格来说,加拿大的三级政府:联邦、省、市之间,并无我们所理解的上下级关系,各级政府都只对自己的选民负责。
图4:亦庄“开发区管委会”对面的喷泉广场。亦庄位于北京的大兴区,本身是一个镇,1991年被辟为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是开发区的管理机构,但是这个管委会与亦庄镇政府、大兴区政府、北京市政府是什么关系?我没弄懂。行政隶属关系层层叠叠、错综复杂,这是国内与加拿大不一样的一个地方。
图5:列治文是一座华人聚集的移民城市,图为一家移民顾问公司在列治文即将开业的新办公楼。
图6:亦庄新落成的写字楼,这气派列治文就比不了了。
图8:亦庄的林荫道。北京缺水,所以这里的林木、草坪不似列治文那边茂盛。
图9:列治文的商场内景。对华人来说,列治文是一座非常方便的城市,在这里几乎可能买到中国任何地方的土特产品。
图10:亦庄的沃尔玛山姆店。
图11:列治文一处风格摩登的教堂建筑。
图12:亦庄街头的一栋摩登的建筑,只是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反正不会是教堂。
图13:从列治文的天车站北望。大温哥华地区所谓的“天车”(Skytrain),就是我们所说的“轻轨”或者“地铁”。这条名叫“加拿大线”的天车从列治文分别通向温哥华国际机场和温哥华市中心。
图14:亦庄地铁的天宝园站内景。亦庄中心区距离天安门广场大约20公里,而列治文中心区距离温哥华市中心的加拿大广场大约15公里,考虑到北京与温哥华两座都市圈的规模差异,也算是差不太多吧。
图15:与北美大多数城市一样,列治文的民居形式以独栋House为主,但是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市中心的高层公寓越来越多了。
图16:与国内大多数城区都不同,亦庄早期的民居是以低密度的House、Townhouse和花园洋房为主,近年随着规划调整,这里的高层建筑日益才多了起来。
图19:列治文Minoru公园内的大运动场。在列治文的时候,我常来这里跑步。
图20:亦庄企业文化公园内的大运动场。“非典”那年,我和家人在这里放过风筝。
图21:列治文冰球馆门口,一群孩子在做冰球旱地练习。冰球是加拿大的“国球”,民众对这项运动很狂热。
图22:我们也有我们的“国球”,图为亦庄博大公园内的乒乓球场。正午的烈日下球台全空着,但到了晚上就会人满为患。
图23:列治文Minoru公园内的水塘。这座公园的风格很东方化。
图24:亦庄中心位置上的博大公园。水面比列治文的Minoru公园更大,但因为公园较新,看上去意境上还差了些。
图26:亦庄,公园里的小桥。
图27:列治文,一处居民社区内的水景小品。
图28:亦庄博大公园内的音乐喷泉。
图29:列治文自然公园。这里保持着一百多年前列治文这座城市尚未出现时本地的原生湿地状态。
图30:亦庄西部的南海子公园,历史上这一带曾是皇家猎场,目前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
好了,照片就看到这里吧。怎么样?加拿大温哥华的列治文,与中国北京的亦庄,是不是有那么点儿相似呢?呵呵,像与不像都没关系,不管怎么说,如果您原来不太了解列治文和亦庄这两个地方,看完了这些照片,多少会有些印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