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篇:课例:乒乓球游戏

(2007-12-06 19:30:59)
标签:

教育杂谈

 

课题名称:乒乓球游戏

 

   一、  活动目的

    1、  通过几个游戏过程,培养学生从游戏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2、  通过几个以乒乓球为内容的游戏,从游戏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见微知著,提示问题本质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从游戏中初步认识伯努利效应,并且学习利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类似现象。

   二、活动准备

    1、思想准备:一些实验具有一定难度,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2、物质准备:准备若干个乒乓球、广口瓶、漏斗、细线、水盆、透明胶带等。

    3、组织准备:分组活动,每组3-4人。

    三、活动方法:

     1、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深刻感受”,引导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去观察、体会,感受相关的现象,只要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了相关的感受,就达到了目的。引导研究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猜一猜——试一试”的办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2、学生学习方法: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教师完全放给学生自主去游戏、去探究。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学会观察,通过观察现象,从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通过“猜”和“试”去解决问题。遇到困难需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也是科学研究中所需要的品质。

    四、活动过程

  (一)、谁知道中国的国球是什么?喜欢打乒乓球吗?你知道哪些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上为祖国拿了金牌,争了荣誉,希望我们大家能向他们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不过这节课咱们不打乒乓球,而是利用乒乓球来做游戏,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下面先说第一个游戏的要求:

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乒乓球和40厘米的线,用胶布将线的两端分别粘在两个乒乓球上,手提细线的中间,使两球悬空,两球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然后向两球之间用力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边说边演示)

谁先来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游戏一 设想:两球向两个方向分开。)

是不是这种现象呢?下面大家动手做这个小游戏。(学生动手做道具,游戏)

谁来说一说发生了什么现象?(两个球相撞了)

教师板书:现象:两个球相撞了。

教师: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原因,我们一会儿再说。

 

下面说第二个游戏的的要求:拿出咱们准备好的漏斗,开口向斜上方,内中放一个乒乓球,使其不致掉下来。然后从漏斗管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边说边演示)

谁先来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说教师板书:

(游戏二 设想:球会被吹走)

下面大家动手做这个小游戏。

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现象?(球没有被吹走)

师板书:现象:球没有被吹走。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下面我们来做第三个游戏:将两个玻璃杯并排放在桌面上,其中一个杯中放一个乒乓球。不许触动杯子和球,想办法使这个杯中的乒乓求移到另一个杯中去。看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

(学生分组动手做游戏)

指名说一说是如何把球移动到另一个杯中去的,(学生说,教师板书:用力猛吹瓶口,球从瓶底蹦出)

师:用力吹两个球的中间,球反而相撞。从漏斗中吹球,球反而吹不走。用力猛吹瓶口,球从瓶底蹦出。想想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二)、扩展与延伸:水中乒乓球   漏斗乒乓球

1、我们接下来还要做一个游戏。把乒乓球放在水盆中,用一水壶代替自来水笼头,倒水,观察。说一说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把乒乓球放在盛水的漏斗中,当把漏斗中的水从底部放掉时,观察乒乓球的表现。分组来做,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填表:

 

游戏

预想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游戏结果

备注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这类现象吗?分组讨论,交流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抗洪抢险中发生管涌会有巨大的危险等。

    4、作业:创新活动

用乒乓球可以设计好多游戏,每一项游戏都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我们来开展一次“乒乓球游戏设计竞赛”,看谁设计的游戏最有新意、科技含量最高!

 

 

   五、活动评价:

    1、 全面评价。活动目的确定了本次活动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要求,评价时,既注重知识能力,又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2、评价多元化。在活动过程中采取师评——生评相结合的方式。

    3、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活动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注意评价。

    4、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