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生地(三)

(2022-03-22 11:02:46)
标签:

摔打滚爬

亲吻过的土地

植入灵魂的地方

出生地(三)

    命运对于我来说,犹如路边的一颗小石子,无意中被人踢进一弯静静水塘,“扑通”一声,水面上产生了圆圆的波纹,一圈一圈向外扩散。于是一个鼻涕拉乎的孩子,从水纹圆心“孙国堡”村出发一圈一圈向外扩散了,越扩越大。起初我的两条小腿,由母亲牵领着跌跌撞撞走出了村子,最后竟走到了村子外面世界去了。

    初小,我是在孙国堡东边的二集祠堂上的。高小,在村子南边的白桥街上的。仍然记得小时候,母亲第一次带我上白桥街,我喜得屁颠屁颠仿佛就像要上北京逛大都市似的。初见街面上一溜排大瓦房,脚下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人流熙攘,房檐下两边堆放着各色商品,应有尽有,新奇啊!激动啊!尤其孩子玩的蛋子(玻璃球)、画片、小人书等等是那么的诱人、显眼。让我眼馋,可我无奈。不过拉我走的时候,母亲总会给我买个小糖抑或油炸饼什么的哄我。长大一点之后,我兴冲冲的到过长江边上的西梁山,再大一点我还随着大人顺着当时高低不平的公路,徒步去过县城,逛过县城雄威的城隍庙。

    之后,我离开“孙国堡”去二十里地之外的功桥读初中,这个时候,同学们聚在一起,问起哪里人?我不再回答:我是“孙国堡”的,因为讲“孙国堡”别人不知道,我就说我是白桥镇那里的。因为“白桥”——据说是李白当年路过牛沌河,见滔滔河水阻隔两岸交通,摇船摆渡十分不便,便解囊捐献身上所有银两,并且募捐号召民众齐心协力建起了 “桥”,为纪念李白的壮举,家乡人给桥起名叫“白桥”,后来此地水运贸易逐渐发达,形成了集镇。所以,“白桥镇”已经几百年了,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再后来,我来到了几百里外蚌埠读中专,南腔北调校园里同学见面问哪里人?我回答:我是和县人。“和县”在哪里?有人搞不清,我马上激动地吟起李白《望天门》的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那个 “两岸青山”,一个叫东梁山,一个叫西梁山。那个叫做“西梁山”的山,就是和县,就是我可爱的家乡。见对方迟疑,我马上补充说,楚汉相争,项羽自刎于乌江,数千年过去了,那个“自刎”的遗址尚在我们和县那里。看到了大家脸上吃惊景慕的眼神,我岂不开心!

    之后,我很少提起我的出生地——“孙国堡”,因为别人听不懂,弄不清那个地名。

    然而,“孙国堡”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不是从天上坠落的,我是从那里出生的。那里的田地、庄稼、河流;那里的亲戚、邻居,同学伙伴;那里的乡规民约、人情世故等等等等,我太熟悉了。那里的老屋现在还有母亲烧过弄饭、忙里忙外的影子,那里的樊圩马圩庄稼地里还有我踩下的脚印、劳动留下的汗水。

    出生地“孙国堡”虽然贫穷,落后。但是,在那里——我用勤劳勇敢与命运抗争过;用坚韧顽强与苦难拼搏过。二十多年的流血流泪,二十多年的苦苦挣扎,铸就了我一生为人行事、待人接物的品性习惯。

   “孙国堡”—— 那是我哭过笑过,二十多年摔打滚爬,一直亲吻过的土地。无论我离开家乡多远,漂泊到哪个拐角,我的乡音、我的衣着、我的言谈举止,我灵魂里那忠厚善良的秉性,永远都是家乡的影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