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振兴计划之我见
(2009-02-27 22:39:42)
标签:
汽车振兴暴利购置税降价购车金融危机救市 |
近日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深远,长期以来享受暴利的汽车行业开始频频作秀大诉苦水,而与之密切相连的一些相关政府部门也看是频频配合汽车行业,发布利好来搞所谓的汽车行业振兴计划。看起来好像是政府开始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了,开始关心老百姓的日常生计了,热闹之余还是应该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这里面的门道:
第一:汽车产业到了需要振兴的地步了吗?稍微懂些英文的人到任何一个汽车大厂的北美网站都可以看到透明的厂商推荐售价,和中国一样,99%以上的汽车的实际售价都低于厂商推荐售价。在人力成本远远高于中国的欧洲和北美,很多汽车的厂商推荐售价是目前中国同等车型价格的一半,而且人家还得提供更多的配置和有技术含量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作为一个老百姓我就不明白了,成本比人家低但是卖的价格比人家高一倍以上,在目前这个市场情况下汽车企业有非常高的利润和降价空间,这需要振兴吗?哪里来的振兴?有那个汽车企业真正的赔钱了?遗憾的是一些主管部门不考虑中国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一味的搞特殊政策振兴所谓的相关利益行业,何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金融危机是个机遇,所谓机遇就是一些汽车厂在销售的压力下应该抛弃过去对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歧视,真正考虑把与世界同步的技术和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和销售,从而让中国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社会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叫中国老百姓能够平等的和世界其它民族一样正常享受的汽车消费。现在的汽车振兴真正受益的是部分车企而不是普通的老百姓,给老百姓带了的是至少晚5到10年享受汽车与国际同步!原因很简单,这个叫车企让出一点利润的机遇是百年不育的。农夫救了蛇,结果就是被蛇咬一口!
企业是逐利的,无可后非并且天经地义。而某些政府主管部门的一小搓人出于某种目的来为利益最大化推波助澜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按着正常的逻辑,汽车不好卖,车企要生存就应该把部分利润吐出来降价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汽车的价格达到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而小部分主管部门的过多干预就会推迟这种价格的接轨,而最终为此买单的还不是广大人民?现在汽车行业并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改变其暴利的事实。
第二: 汽车振兴的这部分投入从哪里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分钱是从财政支出而不是汽车主管部门创造出来的。既然是财政支出就是全体纳税人的钱,拿纳税人的钱来支持汽车行业,然后再鼓励纳税人花别别人高的价格买车,实在是看不懂这个逻辑。另外把这钱花在支持奢侈品(汽车应该算不上必需品吧?)的发展,在世界经济的今天,这个做法是否有失公允?沂蒙山区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西部还有多少人因为贫困喝不上健康的水?广大农村还有多少人因为没有钱而生病后只能等死?大街上有多少衣衫褴褛的孩子在乞讨?有多少人想到了为了讨到一顿饭的小女孩在大雨中倒立乞讨(那才是几岁的孩子呀,这个年纪应该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吧?)?
一个简单的小学数学计算就可以搞明白需要不需要搞汽车振兴。目前具体的细则还没有见到,已经明确的是给汽车打9.5折 (减免5%购置税),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政府要出钱,老百姓以后保险和其他税费按以前车价交(没有任何优惠),车商照样和以前一样拿钱,谁亏了?买车的老百姓和国家,国家是一个机构,真正的吃亏的是老百姓,因为那些钱还是从财政税收中出。为什么不借助这次危机,使汽车商自动放弃那5%的利润,国家不用花一分钱,老百姓以后养车的税费同样减少,中国的车价逐步与世界接轨,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人希望见到这种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老百姓在这场游戏中永远是弱者。
金融危机到底会进行到什么程度不知道,我对我们的党和国家有充分的信心。我们的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向上的趋势是明确的但是需要时间,这一点世界的其它国家也有同样的认同。既然经济好转的明确时间不确定,那么盲目的消费一些不是必需品的东西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大家都在响应中央创建和谐社会的号召,这部分振兴汽车奢侈品的专家们鼓励老百姓去消费无疑把更大的不确定的风险从车企转嫁给了老百姓和社会。万一世界经济需要更长时间的振兴,那么这种政策无疑是饮鸩止咳后患无穷的短见行为。
第三:如果从保护国有汽车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出发,这样做似乎也说不过去。中国对国内汽车企业的保护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成果有目共睹:培养出了几个永远也扶不起来的中国汽车阿斗。桑塔纳汽车最早在中国卖18万多,都办齐了的费用就超过20万,那个时候5万就可以买一个差不多的商品房!现在的桑塔纳卖到7万左右,保护的力度不能说不大,成果呢?到现在那几个受保护的企业还是没有自我研发制造的竞争能力,他们的精力不是放在学习和研发新技术上,他们的目的是吸中国老百姓的血汗哪!!!汽车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高科技玩意,不然大部分的4S店和修车店的老板也不会这么大面积的初中学历。中国的飞船神7都搞出来了,这么多年就搞不出一个说的过去的变速箱和发动机?这是保护的恶果。一个受父母过度溺爱的孩子成功的几率是很少的,这种保护溺爱不是真正的保护,而是在制造怪胎。
让在中国营业的汽车企业真正的尊重中国人民的选择,购买量减少了,汽车的价格才能回归到应有的位置。君不见某些汽车企业在定个高价之后两三个月后就开始大幅降价吗?这种心理就是不健康的短见心理,他们没有考虑在中国长足的发展,他们的出发点就是小商小贩一样:能宰一个是一个,都不买账我再降。市场上大把的实例,我就不多说了,这样的企业有中国的也有国际大品盘的。
为中国人民制造与中国人民地位相当的汽车不是很好吗?